首页> 中文学位 >莫迪亚诺小说中的都市青年形象研究
【6h】

莫迪亚诺小说中的都市青年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及其创作简介

二、莫迪亚诺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都市青年的身份迷失、身份困惑及身份追寻

第一节 身份迷失的都市青年

一、被社会排斥的犹太青年

二、战争中的犹太青年

第二节 都市青年的伦理身份困惑与身份追寻

一、在双重身份中挣扎的都市青年

二、竭力确认自我存在的都市青年

三、对父亲的追寻

第二章 充满逃离意识的都市青年与虚无主义

第一节 充满逃离意识的都市青年

一、迫于外在压力的逃离者

二、忠于内心的逃离者

第二节 逃离者与虚无主义

一、虚无主义理论概述

二、从积极的虚无主义走向消极的虚无主义

三、“逃离者”与“多余人”、“迷惘的一代”比较

第三章 都市青年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 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一、留白

二、现实与幻境并置

第二节 都市空间书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一、隔离、对立的都市空间

二、自由、安全的都市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与曾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勒克莱齐奥及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文学三星”,并于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勒克莱齐奥喜欢冒险与探索,他的作品充满了异域风情和对自然界的细致描摹。而莫迪亚诺至今几乎不曾离开过巴黎,自称为“老巴黎”的莫迪亚诺将巴黎作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大舞台,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在巴黎这个大舞台上来回穿梭,其中都市中的青年群体是作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二十岁左右,作家通过这些都市青年的视角展现了一个令人感到不安和威胁的都市空间。纵观莫迪亚诺整个创作历程,可以将其创作分为两大阶段。以八十年代为界,八十年代之前,莫迪亚诺主要关注的是追寻身份的都市青年;八十年代之后,则主要塑造了充满逃离意识的都市青年形象。莫迪亚诺在其作品中主要塑造了两类都市青年形象——追寻者与逃离者,身份的迷失引发都市青年踏上了对自我的追寻之路,内心的恐惧与迷惘则是逃离意识萌发的源头。本文选取了莫迪亚诺早期的四部作品《星形广场》《环城大道》《夜巡》《暗店街》和八十年代之后的《青春狂想曲》《青春咖啡馆》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归纳分析了两类都市青年形象,并分析了蕴含其中的社会文化意义。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梳理了莫迪亚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在总结国内外莫迪亚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本文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有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从身份迷失、身份困惑和身份追寻三个方面归纳、分析了莫迪亚诺笔下都市青年的形象特征。犹太青年在社会偏见和战争中迷失了身份。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多重身份的纠葛使都市青年陷入身份困惑之中。最终,身份迷失与伦理身份困惑使促使都市青年走上了自我追寻的道路。第二章分析了都市逃离者形象及其虚无主义特征。迫于外在压力的都市逃离者和忠于内心的逃离者分别表现出了积极的和消极的虚无主义,同时,本章还比较分析了都市逃离者和“多余人”、“迷惘的一代”等文学形象异同之处。第三章分析了莫迪亚诺小说中都市青年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虚实结合是莫迪亚诺小说主要的艺术手法,莫迪亚诺善于利用留白、现实与幻境的并置等艺术手段造成神秘的艺术效果,突出了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和虚无主义特征。另外,独特的都市空间也是塑造都市青年的重要手段。隔离、对立的都市空间象征着个人身份的迷失与国家的分裂;自由、安全的都市空间则暗示着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追寻,以及对巴黎的逃离。
  结语部分总结了莫迪亚诺持续关注都市青年这一群体的主要原因。都市青年形象的转变标志着莫迪亚诺从身份问题的关注扩展到对个体的渺小、生存的荒诞的思考,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二战以后人们的生存境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