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群众艺术馆文化治理的历史嬗变——以武汉市群众艺术馆为表达对象
【6h】

群众艺术馆文化治理的历史嬗变——以武汉市群众艺术馆为表达对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民众教育馆、文化馆研究

(三)文化研究

(三)文化政策研究

(四)文化治理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梳理

(一)民众教育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

(二)文化治理

第二章 教化:建国前民众教育馆的文化治理

第一节 宣讲所展示的政治:绝对主义国家时期皇权的国家运作

(一)儒学的国家思想化:以教化为先

(二)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社会教育的启蒙

第二节 从宣讲所到民众教育馆的转变

(一)圣谕宣讲所与张之洞普及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民国初的通俗教育馆——文化馆的雏形

(三)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文化馆的前身

第三节 绝对主义国家时期民众教育馆的文化治理

第三章 规训:集体化时期群众文化馆的文化治理

第一节 政治全能型时期文化政策宣示与文化馆管理

(一)政治全能型时期文化馆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政治全能型时期的文化馆管理体制

第二节 武汉市人民文化馆的地方性政治实践

(一)地方政策环境与武汉市人民文化馆的成立

(二)文化馆对国家意识形态象征的宣传

第三节 同构一体时期群众文化馆的文化治理

第四章 经营:以文养文时期群众艺术馆的文化治理

第一节 呈现市场话语特征的文化政策与文化改革

(一)经济主导型政府时期文化馆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群众文化向公共文化的转型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武汉市群众文化馆的文化生产与经营

(一)文化馆活动领域的拓展和活动经费的支持

(二)武汉市群众艺术馆的有偿服务尝试

第三节 有限分离时期群众艺术馆的文化治理

第五章 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时期群众艺术馆的文化治理

第一节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时期文化政策宣示与措施

第二节 武汉市群众艺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

(一)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免费开放

(二)群众是“武汉之夏”的主体

(三)回忆城市历史与构建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节 理性互动时期的群众艺术馆的文化治理

第六章 群众艺术馆文化治理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处于历史变迁中的群众艺术馆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对现代文化治理模式的回应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古至今,文化与政治从来都不是独存的,文化有其政治的维面,政治也有文化的维面。文化治理在历史长河的变化中始终与国家意识形态紧紧相连,而群众艺术馆作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文化机构,却在许多普通人的日常所生活中有些缺席。因为在许多普通人的印象中,“文化”无处不在,“文化馆”却不知在哪儿。从清术的宣讲所到民国的民众教育馆再到新中国的人民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一百多年的长久历史足以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很明显它是文化的普及和运用实践机关,也是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运用历时性的手法回顾国家文化治理脉络,以武汉市群众艺术馆为表达对象,按照国家与社会不同时期的关系和文化馆的治理特点,划分出了建国前、集体化时期、以文养文时期和公共文化服务时期四个时期。在建国前,群众艺术馆体现出教化的文化治理特点,教授民众文字、生计、健康、公民常识及科学常识;在集体化时期,国家与社会同构一体的背景下,群众艺术馆体现出了规训的文化治理特点,在普及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进行政治规整;在以文养文时期,国家与社会有限分离,群众艺术馆则体现出了经营的文化治理特点,变单纯的无偿服务为无偿与有偿相结合,解决了自身运转经费紧张的困境;在公共文化服务时期,国家与社会实现了理性互动,群众艺术馆则体现出了以服务为主要特点的文化治理,开展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对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整个历史脉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通过群众艺术馆如何实现文化治理。通过实证调查、理论分析,将分别从群众艺术馆的产生背景、政策环境、运作机制、运作特色等方面来展开其基本历史经验,还原其文化治理脉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