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研究
【6h】

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研究

2.1.1 特殊体育(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2.1.2 融合体育(Inclusion physical education)

2.1.3 特殊群体学生界定

2.2 国外特殊体育教育研究——以美国为例

2.2.1 完善的法律保障,促使教育模式的高度融合

2.2.2 适应体育专业化教师的全面培养

2.3 国内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研究

2.3.1 关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现状的研究

2.3.2 关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研究

2.3.3 关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

2.3.4 对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师师资能力的研究

2.3.5 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权利相关法律法规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访谈法

3.2.5 实地考察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身体情况

4.2 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4.2.1 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师的情况

4.2.2 体育教学大纲、目标,课程名称设置情况

4.2.3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和影响因素分析

4.2.4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4.2.5 体育教学考核模式情况

4.3 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对体育教学反馈情况

4.3.1 体育教师课堂外与特殊群体学生交流情况

4.3.2 特殊群体学生期望学校开设体育教学内容情况

4.3.3 特殊群体学生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满意度情况

4.3.4 特殊群体学生期望学校体育教学的形式

4.4 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4.4.1 特殊群体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4.4.2 特殊群体学生日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和目的情况

4.4.3 影响特殊群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情况

4.4.4 武汉市普通高校对特殊群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情况

4.5 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竞赛情况分析

4.5.1 特殊群体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竞赛期望情况

4.5.2 武汉市普通高校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情况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5.1.2 教学大纲、目标不明确,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名称不统一

5.1.3 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模式“常人化"

5.1.4 学校忽视特殊群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差

5.1.5 学校无专设特殊群体学生体育竞赛项目,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为零

5.2 建议

5.2.1 更新高校特殊体育教育观,提高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视力度

5.2.2 加强法律意义上的公平监督、约束与评价

5.2.3 加大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师资建设

5.2.4 明确教学大纲、目标,统一体育课程名称

5.2.5 加大教学内容改革,设置处方式教学内容

5.2.6 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合作学习、契约式评价模式

5.2.7 学校专设辅导员、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等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2.8 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增添特殊群体学生体育竞赛项目,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督

6.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在不断提升,教育的改革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来体现教育的公平、平等。高校的招生制度逐渐的人性化和开放化,学校对学生入学的体检标准也在不断放宽,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伤、残、病、弱等特殊群体学生有机会跨入大学校门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我国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伤、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课程”,这就保障了高校特殊群体在大学阶段有了上体育课机会。但是由于我国对特殊体育研究相对比较晚,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研究比较薄弱,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开展并不乐观。武汉市相对于我国其它地区高校比较集中,共有130多所普通大学,约有110万大学生,其中国家教育部批准高等院校有23所,则该地区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也比较多。本文以国内外特殊体育、全纳教育中融合体育的概念研究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主要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学大纲、目标不明确,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名称不统一;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模式“常人化”;学校忽视特殊群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差;学校无专设特殊群体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为零。
  针对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相应对策:更新高校特殊体育现有的教育观,提高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强法律意义上的公平监督、约束与评价;加大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师资建设;明确教学大纲、目标,统一课程名称;加大教学内容改革,设置处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合作学习、契约式评价模式;学校专设辅导员、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等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增添特殊群体学生体育竞赛项目,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督。最后,结合当前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现有的发展形式,对我国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形式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