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兄弟》英译本“异质”因素处理的探讨
【6h】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兄弟》英译本“异质”因素处理的探讨

代理获取

摘要

余华是中国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到深刻的内容思想,纯熟地道的语言风格,前卫新颖的叙事手法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追捧。他的作品纷纷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等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兄弟》是余华自认为最为厚重、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兄弟》的问世,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而且吸引了国外出版商的眼球。2009年,美国兰登书屋和英国麦克米伦公司两大出版巨头隆重推出了由周成荫和卡洛斯·罗杰斯夫妇英译的《兄弟》,《兄弟》英译本几乎受到北美和英国主流媒体的一致肯定。
  本文以以色列学者埃文一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为理论框架,以周成荫和卡洛斯·罗杰斯夫妇翻译的《兄弟》英译本Brothers为蓝本,对其翻译进行宏观分析。多元系统理论突破了以往对单个文本的静态的、孤立的共时研究方法衡量成败的早期翻译研究学派的局限,将翻译研究放在更大的文化环境中加以动态、系统研究,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佐哈尔认为翻译文学也是一个文学系统,它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是动态的,有时处于边缘位置,有时占据中心位置。他提出,翻译作品在译语文学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对翻译策略有一定影响:当翻译作品占据中心位置,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充分传达原作,往往会使译作接近原作的形式,可能会打破译语文化传统,主要采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翻译策略;当翻译作品处于边缘位置,译者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从外语文本中寻找最佳的现成模式,迎合外语读者的审美规范,主要采取以目的语为取向的归化翻译策略。
  多元系统论认为,译者的翻译行为受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地位较量结果的影响。本文作者发现,就《兄弟》译本的翻译过程而言,译者受到的客观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国的文化地位,英语文化的接受度及西方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态度。鉴于以上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译者本身文化地位的主观任同感,译者在处理《兄弟》原作中的异质因素时主要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对于异域文化特色,译者保留了原作的宗教哲学元素,将中国文化负载词和俗语中的文化信息都有效地传达出来;对于异语语言形式,译者准确地把握了余华的语言风格,再现了原作的修辞手法、语言游戏和粗俗的文字表达;对于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译者采取了尊重的态度,基本保留了原作的口语化风格和重复叙事的特点。本文最终得出结论:两位译者未将《兄弟》在英语文学系统中置于弱势或边缘地位;他们打破英语文学传统,尽量将原作中的异质因素引进英语文学中,充分传达和保留了原作的异质文化特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