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租倒包:农地流转的村庄实践——以鲁西南X村为个案
【6h】

反租倒包:农地流转的村庄实践——以鲁西南X村为个案

代理获取

摘要

农地流转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在诸多的农地流转方式中,“反租倒包”是备受争议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在其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村委会“反客为主”、借机寻租,侵犯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现象,因而一度被政策叫停。然而近年来,反租倒包在各地广泛实践,规模日益扩大。那么反租倒包为什么会出现?能否成为一种普遍的农地流转模式?其开展需要什么宏观、微观条件?所涉及的利益主体是如何开展行动的?
   本文选取山东省东平县X村作为研究个案,以村庄实证研究考察“反租倒包”的具体实践过程,特别关注各方利益主体的行动选择。本研究认为反租倒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市场、村民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上下互动后的理性选择。本研究通过比较x所进行的两次“反租倒包”的起因、成效,认为市场驱动的“反租倒包”作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种方式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是其开展又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可盲目推进,尤其要尊重农民意愿。对于学术界一直存在的担忧,如农民土地承包权受侵犯、村委会借机寻租及大户违约等问题,X村的地方智慧有效化解了这些风险。
   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导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意义,对农地流转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说明了个案的基本情况;第一章,分析X村第一轮反租倒包的背景,土地定期调整的必要性及其土地分田到户的局限,剖析本村第一轮反租倒包的过程及失败原因;第二章,研究世纪之交的村庄所面临的抉择,外出务工机会的增多使村民的土地观念发生变化,“流动中的村庄”开始进行自发的土地流转;第三章,研究本世纪新一轮反租倒包过程,具体展示反租倒包过程中农户、种植大户、村委会之间的博弈过程,总结其顺利进行需要的约束条件;结论部分,分析当地反租倒包的实践效果,回应学术界关于反租倒包的各种争议,认为反租倒包是一种可以有条件推广的农地流转模式,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实现。

著录项

  • 作者

    徐佩佩;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政治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义强;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3.211;
  •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反租倒包; 利益分析; 土地承包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