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Deconstructionist Features of Lu Ding Ji in John Minford'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6h】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Deconstructionist Features of Lu Ding Ji in John Minford'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代理获取

摘要

解构主义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并受到其深刻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起就对自古希腊时期起便主宰西方世界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与对抗。就文学而言,解构主义者认为任何既定文本内部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哪个文本是统一的整体。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解构主义者总是试图颠覆并最终消除文本内部的二元对立,并颠覆读者对于在解构主义之前的哲学家们一直坚信并努力追寻的“绝对真理”的理解。以解构主义文学理论来解读中国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该作品就带有了解构主义的特色。本文旨在阐论该小说中的解构主义特点,并赏析由约翰·闵福德完成的其英译本对于这些特点的再现。
   经过对《鹿鼎记》的细读,作者发现该小说主要从以下方面对传统武侠小说进行了解构:金庸先生描绘了一个从妓院中出来的小无赖的各种神奇经历和一个政治化的“江湖”世界,通过小说中的各色形象对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进行了嘲讽,并不断将野史与虚构故事混杂在史实中,让读者对于历史真实性产生质疑。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金庸运用了大量文学手法,其中以反讽和戏拟出现的最多,最能体现《鹿鼎记》的解构特色。因此,作者认为,译文忠实与否,取决于译者对于这两种文学手法的处理成功与否。
   在对《鹿鼎记》解构特色的再现中,约翰·闵福德教授有意识地对这两种文学手法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式。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中的中国特色,他在不同的语境中谨慎地选取各种不同的翻译技巧,并通过自然流畅的英文将中国的武侠文化展现在了西方读者的面前。可以说,从整体上看,他基本忠实地复述了韦小宝的故事,再现了原作中的解构主义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