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伦理教化与心灵启迪——论《格林童话》中的三类形象
【6h】

伦理教化与心灵启迪——论《格林童话》中的三类形象

代理获取

摘要

《格林童话》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著作,是著名语言学家格林兄弟花了近三十年时间从民间整理来的童话作品。《格林童话》是儿童的《圣经》,是人类童年的启蒙教材。《格林童话》是德国民间文学的璀璨明珠,更是浪漫主义催生的产物,也是宗教神学观的文学化。世界各地流传至今的童话故事都可以在《格林童话》中找到相似的形象和主题,可以说《格林童话》是后世童话的源流。《格林童话》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不同年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教育背景的儿童所喜爱。格林兄弟通过奇妙的幻想和夸张的叙事,歌颂人性的善,鞭挞人性的恶,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格林童话》承载着成人对儿童殷切的期望和深切的关爱,是格林兄弟献给世界儿童的珍贵礼物。
   论文以《格林童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童话中的三类形象,揭示童话对儿童善恶观念的引导作用。作者认为,儿童理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儿童善恶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萌生的过程。《格林童话》中三类形象正好对应儿童的理性和善恶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通过对《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分析,揭示从动物到人的进化是人类的第一次生物性选择。儿童刚出生,只拥有感知,理性尚未成熟的阶段还不具备区分人与动物的能力。因此,必须以兽的形象来让儿童得以分辨人与兽的区别,促进儿童理性的生成,让儿童认识自己,认识人类。论文的第二个部分,从《格林童话》中半人半兽形象入手,解开斯芬克斯之谜,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选择,即伦理选择。儿童经过家庭教育,已经慢慢开始有理性,对于人和兽的区别开始有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区分兽性与人性,半人半兽形象代表了此时儿童蒙昧的理性意识。第三个部分,通过对《格林童话》中人的伦理形象的分析,揭示人是作为一种斯芬克斯因子而存在的,人是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组成的。随着年龄增长和家庭学校教育,儿童的理性因子萌生,可以分辨善恶,但还不知道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童话中塑造的一系列善的典型、恶的典型以及身上有善亦有恶的人物形象,设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教育儿童如何作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