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种水生植物对水环境浓度BPA去除效果的研究
【6h】

几种水生植物对水环境浓度BPA去除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环境中双酚A的分布

1.2 双酚A的毒性

1.3 BPA的作用机制

1.3.1 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1.3.2 与核受体结合

1.4 BPA的降解与去除

1.4.1 化学方法

1.4.2 物理方法

1.4.3 生物修复方法

1.5 BPA的检测方法

1.5.1 环境样品的预处理

1.5.2 BPA检测方法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几种水生植物对水体微量BPA的去除效果研究

2.1 静态实验

2.1.1 材料和设备

2.1.2 植物

2.1.3 实验方法

2.1.4 测定方法

2.1.5 数据统计

2.1.6 结果与分析

2.2 动态实验

2.2.1 材料和设备

2.2.2 植物

2.2.3 实验方法

2.2.4 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伊乐藻对BPA的去除效果研究及不同生物量对其去除率的影响

3.1 伊乐藻对BPA的去除效果

3.1.1 材料和设备

3.1.2 实验方法:

3.1.3 结果和分析

3.2 不同生物量条件对伊乐藻去除BPA的影响

3.2.1 材料和设备

3.2.2 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和待发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展开▼

摘要

内分泌干扰物(EDCs)又叫环境激素、环境荷尔蒙等,能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与细胞中的受体结合,从而干扰正常的代谢、分泌和生殖机能。双酚A(BPA)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和生物具有极大危害。而BPA在水体、土壤和食物中广泛存在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一种利用植物的生物修复方法,为去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转化、植物代谢、根滤作用、植物萃取和植物固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及水体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植物修复成本低,不会破坏土壤和水体生态、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因而该技术很有潜力,是一种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
   本文以水体中的低浓度的双酚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对BPA的去除效果。首先选取了几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对模拟东江水体的低浓度BPA进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轮叶黑藻和伊乐藻对水体中的BPA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静态实验中,当初始的BPA浓度为100μg/L时,几种水生植物对BPA去除效果的实验中,伊乐藻的效果最好,在4d内对BPA的去除达到了83.19%,而轮叶黑藻和菹草的效果分别为75.91%和67.57%;金鱼藻对BPA的去除效果最低,为57.26%。
   在动态实验中,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BPA初始浓度为20μg/L时,在第3 d时轮叶黑藻对BPA的去除效果也达到了74.03%。
   为避免底泥对BPA的吸附影响,还研究了在纯水培养中,伊乐藻对BPA的去除效率。结果发现在初始浓度为100μg/L的BPA溶液中,伊乐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BPA的去除率不断上升,到第9 d时,去除效果已经达到了93.32%。
   本文还考察了在不同的生物量条件下,伊乐藻对BP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伊乐藻对BPA的去除效率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受到生物量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