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为话语类型的“狂欢”——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语言解读
【6h】

作为话语类型的“狂欢”——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语言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1.巴赫金的话语理论

2.狂欢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哲学根基

2.1狂欢文化的历史渊源

2.2狂欢文化的文学表现

2.3狂欢文化的哲学内涵

3.“狂欢”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所具有的特点

3.1身体

3.2世俗

3.3反讽

3.4隐喻

3.5戏仿

4.狂欢话语与复调、对话之关系

4.1杂语

4.2对话、复调、狂欢之关系

5.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晚年在研究中世纪民间文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文化理论,但狂欢化理论却在很多方面涉及到文学创作及文学语言的问题。笔者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和话语理论为基础,提出狂欢话语这种话语类型,并对狂欢话语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将狂欢话语与对话理论和复调小说理论进行粗略地比较,希望能够找到三者之间的理论传承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巴赫金所说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种包含了意识形态性的语言表现类型,它是一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思想与言语的基本规则,它可以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也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话语具有划分身份和地位的隐喻性,可以从语言中摸索到意识形态的痕迹。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其晚年最主要的成就,他根据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讨论了中世纪文化的基本特征。本文从历史渊源、文学形式以及哲学表现三个方面分析了狂欢文化的特征,期望能够勾画出一个历史语境,进而分析狂欢话语的艺术特征。从历史渊源上来看,狂欢文化来源于中世纪的狂欢节,是一个具有宗教性质的人民大众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民众与统治阶级形成了暂时的平等关系,狂欢式的民间文化也就在这个短暂的乌托邦世界中衍生出来;文学是文化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所以狂欢文化启发了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们的创作灵感,将狂欢节上的狂欢气息移植到文学创作中,这种移植不仅仅是广场狂欢的场景再现,而是将整个狂欢精神和狂欢氛围营造于文学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正是这些独特的表现方式,才启发了笔者从话语类型的角度来讨论狂欢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于是才有了这篇论文对狂欢话语的概括和总结;在哲学的层面上,狂欢文化体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平等的乌托邦精神,在中世纪这样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中,这种精神表现得尤为强烈。狂欢文化是人民大众渴望自由的革命精神的发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反抗游行。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狂欢文化,才能深刻理解狂欢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性。它代表了一个阶级的革命诉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狂欢文化的文学表现和意识形态性,使得该文化理论可以与巴赫金的话语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狂欢话语理论,来更好地诠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的问题。作为一种话语理论,狂欢话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狂欢话语表现为身体性,指的是运用狂欢话语创作的作品都具有强调人体感、知觉的特点。《巨人传》描写的是巨人成长的历史,在这部书里,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理功能成为主要的描绘对象,吃、喝、拉、撒、生殖、交媾等这些纯粹生物意义上的行为被无限地放大和赞扬,将感官、感受作为第一书写对象,表达出反抗神权、皇权的革命精神;第二,狂欢话语体现出一种世俗气质。相对于宗教文学和宫廷文学的典雅、高贵、庄重、肃穆,狂欢话语则是一种世俗的表达方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完美的人物形象、崇高的精神追求以及规范的组成结构。狂欢话语中的人物形象是巨人、矮子、傻瓜和小丑,这些都象征着人的本能和感性状态下的人性。狂欢话语所描绘的最多的场景就是肆无忌惮的筵席,在筵席上人们重现了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的美好图景,突出表现了人们之间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批判意义。狂欢话语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人民大众的语言,是广场上自由聊天、谩骂、诅咒、发誓的语言,它缺少规范的称呼和礼貌用语,完全是人民大众生产劳动时所持有的语言,具有朴素而又积极向上的活力。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狂欢话语表现出世俗的气质;第三,狂欢话语具有反讽特点。反讽所对应的是民间文化中的笑文化,狂欢话语中的反讽具有幽默、讽刺、诙谐、嘲笑的含义,反讽体现在小丑形象和笑文化上,小丑形象在狂欢话语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拉伯雷的《巨人传》,还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都可以在文本中找到特定的小丑形象,它有时表现为侏儒,有时表现为傻瓜,有时表现为骗子。民众嘲笑小丑,是因为小丑的言行举止不符合大众的行为规范,常常被大众认为是愚痴、蠢笨的。但小丑在被嘲笑的同时也在嘲笑大众,因为小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合常理正好映衬出现实世界对人性的压迫,映衬了大众自身被社会规范、宗教传统、封建帝制所束缚的现实。这个嘲笑与被嘲笑的双向行为,增强了狂欢话语的讽刺意味,狂欢话语的反讽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这里;第四,狂欢话语是一种隐喻的表达。狂欢话语来源于狂欢文化,狂欢文化的精神内核构成了狂欢话语的哲学内涵,狂欢话语中的生殖、排泄、宴饮等行为,其实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反抗。现实世界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等级森严的世界,人们局限在自己的社会地位中。强调生殖、排泄等肉体下部的行为,就是为了反抗宗教神权对肉体的压迫,想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将一切下部的东西上移,将原本上面的东西降格,在这一升一降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新世界的构建;第五,狂欢话语中具有戏仿的特点。戏仿是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复杂概念,既可以指体裁的戏仿,也可以指内容的戏仿、语言的戏仿、仪式的戏仿等等。在狂欢话语中,这几种戏仿形式都存在。戏仿这种形式早就存在于文学中,在古希腊罗马的幽默文学中,经常有对神圣语体、神圣文本的幽默化模仿,通过戏仿手段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表象,而所表达的内容却是地地道道的玩笑,这种对比产生出强烈的喜感,具有讽刺的力量,造就了诙谐文本的特点。狂欢文化中也有戏仿的形式,狂欢游行中所选出来的“国王”,在民众的簇拥下完成“加冕”仪式,这就是对中世纪主教加冕国王这个神圣仪式的戏仿,仪式的戏仿与文学中体裁的戏仿和语言的戏仿有着天然的联系,都是通过严肃的形式与幽默的内容的对比,来凸显讽刺的力量。所以,戏仿也构成狂欢话语的重要特点。
   探讨了狂欢话语的五个特点,笔者将狂欢话语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复调小说理论进行比较,总结出狂欢话语其实是对对话理论与复调小说理论的进一步补充和延伸。这三种理论都建立在杂语的基础上,对话理论强调作者话语与叙述者话语的冲突与融合,复调小说理论强调话语内部本身的矛盾性,而狂欢话语这种话语类型本身就是多重话语的集合,体现了巴赫金对话语内部、话语间和多重话语之间关系的思考,这三个理论也构成了一种递进的关系,所以说,狂欢话语是对对话理论和复调理论的进一步补充和扩展,是巴赫金晚年话语理论的新突破,是话语理论的系统化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