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研究
【6h】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方法

1.3研究的意义

2.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2.1国外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2.2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2.2.1港台地区生命教育的现状

2.2.2大陆地区生命教育的现状

3.生命教育的内涵

3.2生命的基本内涵

4.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

4.1调查对象

4.2调查内容

4.4.1中学生学习生命知识的态度

4.4.2中学生学习生命知识的来源

4.4.3中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现状

4.4.4生命教育在中学的实施情况

5.生物新课程标准与生命教育

5.1对生物新课标的解读

5.1.1课程性质

5.1.2课程理念

5.1.3课程目标

5.2解读生物新课标中的生命教育

5.2.1教学目标体现了生命教育的完整性

5.2.2课程内容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经验性

5.2.3教材栏目设计体现生命教育多样性

5.2.4课程实施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社会性

6.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

6.1把握中学生自身特点注重因人施教

6.2提高教师在生命教育中的教师素养

6.3合理分配教师的情感资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在生活中培育有生命的人,让生命引领生命,生命感化生命。人类个体自呱呱落地来到世间,便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在教育的润泽下,生命不断成长、提升,这里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自杀、他杀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教育,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的情感心灵被忽视,导致学生漠视生命。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希望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即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会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懂得追求自身价值,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实际与生命教育的内容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就专家、学者在生命教育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发展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其次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和方法,笔者主要采用教学案例法,充分挖掘中学生物教材中可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在解读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材中栏目设计以及课程实施这四个方面,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研究;最后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生命教育的主体,“爱”这一情感体现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生命教育素质的提高。 生命教育于无形中贯穿课堂教学的始末,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生命教育素材,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生命教育,希望通过本文中生命教育的分析和探讨,对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牛月霞;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生物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万年,崔鸿;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学生物教学; 生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