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2002年以来中国图书出版贸易逆差研究
【6h】

中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2002年以来中国图书出版贸易逆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2002—2008中国出版“走出去”驶入快车道

1.图书出版贸易逆差逐年缩小

2.中国图书在国际书展大放异彩

3.政府助力,“走出去”升级

4.合资合作,肩负职责探索前行

5.金融危机下“转危为机”的出版业

(二)成功案例分析:从法兰克福书展看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

二、图书出版贸易逆差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图书“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

1.出版物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还不够

2.社科著作与现代文学还没真正走出去

3.输入“高烧”与输出空白的失衡

4.出版行业主观能动性不强,局限在单纯的版权输出

(二)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原因分析

1.产业集中度低制约出版业国际传播能力提高

2.外语和经营人才缺乏直接制约出版业“走出去”

3.中国出版代理人机制的“悬空”

4.忽视实体“走出去”制约海外影响力的产生

5.中西方巨大文化差异局限我国版权输出对象

6.自身实力薄弱,竞争力不强

三、中国图书出版的对策分析与探讨

(一)案例分析——法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成功模式的启示

(二)政府作为——我国应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1.制定一整套利于文化产业海外发展的政策和评价标准

2.政府应加大支持“走出去”法律保障及经费支持

3.建立专项基金扶持出版企业

4.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翻译人才队伍

5.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

6.提供信息服务,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

(三)出版业自身——从“文化输出”转移到“资本输出”

1.转变手段,实行产业整合壮大出版企业实力

2.出版业“走出去”应瞄准海外投资

3.理智看待金融危机,应开源节流“保增长”

4.对图书包装思路的改变

四、小结与展望

(一)小结:政府、企业和市场,缺一不可

(二)展望:机遇多于挑战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出版行业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近几年来,中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状况呈现出可喜的势头,主要表现在: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已经大大地减小;中国图书在国际书展大放异彩;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出版业自身探索“走出去”的合资合作渠道,不断转危为机等。可以说,中国图书在国际上的受重视程度和地位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借助北京奥运会的东风,中国文化和图书愈发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但是,逆差的减小仍然无法否认中国图书在西方社会依旧未进入主流文化,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还不够这一事实。本文详细分析了其中原因:首先还是在于东西方的文化的差异;其次是政府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和“多头管理”的混乱;同时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化运作还不够成熟,还未形成具备实力的竞争力;中国出版代理人机制的“悬空”;人文社科以及优秀文学作品还没有完全走出国门;高级翻译人才和贸易人才的缺乏也是让人担忧的。 本文就如何加大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第一,政府制定法律保障及经费支持是最为关键的,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制定一整套有利于文化产业海外发展的政策和评价标准,建立专项基金扶持出版企业,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翻译人才队伍,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第二,要积极借鉴、学习、结合国外出版业“走出去”成功模式的经验,出版业自身要积极主动,努力寻求更多突破口;从“文化输出”逐渐向“资本输出”转移,实行“本土化战略”;不断转变手段和观念,让更多的中国精品图书呈现在世界面前,让世界来“阅读中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