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汇率不完全传递及其实证分析:以我国原油进口汇率传递为例
【6h】

汇率不完全传递及其实证分析:以我国原油进口汇率传递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文献回顾

1.2.1国内外学者对汇率传递的解释

1.2.2国内外学者对汇率传递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

1.2.3小结

1.3研究方法与思路

2汇率不完全传递的相关理论

2.1汇率传递的相关概念及汇率传递的完全与不完全

2.2汇率传递机制

2.3影响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因素

2.3.1市场份额和结构因素

2.3.2成本与价格因素

2.3.3生产全球化因素

3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同阶段的汇率传递分析

3.1计划经济时期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传递

3.2 1979-1993年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传递

3.3 1994-2005年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传递

3.4 2005年7月以来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传递

4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程度的实证分析:以原油进口汇率传递为例

4.1中国原油进口概况

4.1.1原油进口需求

4.1.2国内原油生产情况

4.2模型的建立

4.3参数的预测

4.4数据的获得

4.4.1原油进口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

4.4.2原油进口人民币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价格指数

4.5模型得出的基本结论

5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化的今天,对外贸易已经具有带动经济发展、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等重要作用,而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贸活动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它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是一国贸易收支的重要杠杆。关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并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1994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国际贸易外部摩擦不断升级。为缓解贸易失衡、促进内需、提升竞争力,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市场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由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时至今日,汇率改革已两年有余,尽管人民币自2005年7月起累计升值幅度已经接近10%,但是贸易顺差仍居高不下,外汇储备继续膨胀。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未得到缓解,需不需要继续升值?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程度到底如何?为什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没有明显改善?汇率改革这条路该如何进行下去?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本文的第一部分对汇率传递的理论背景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相关理论的总结和梳理为后文的汇率不完全传递影响因素分析及原油进口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分析思路。第二部分在对汇率传递的含义做出说明的基础上,从市场份额与结构、成本与价格、生产的全球化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汇率传递系数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根据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同阶段对其汇率传递程度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该部分首先对我国原油行业的进口需求和国内生产概况进行了说明,然后采用1999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原油进口的汇率传递系数进行了估算,得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对原油进口的汇率传递几乎为零的结论,并简要分析了造成我国原油进口汇率不完全传递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结合前文的分析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考虑不完全汇率传递对于国际贸易收支的影响,将汇率制度改革与其他政策配合实施;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关注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帮助企业度过汇率改革“适应期”;三是中国进出口企业应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定价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