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模糊语义在法律语言中的表现及消除
【6h】

模糊语义在法律语言中的表现及消除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法律语言模糊语义的研究

1.1.1研究范围

1.1.2研究意义

1.2模糊理论

1.2.1模糊语义学

1.2.2模糊与歧义、含混

2、法律语言模糊语义的基本特点

2.1模糊的广泛性

2.1.1从范围上看

2.1.2从形式上看

2.1.3从过程上看

2.2模糊的绝对性

2.3模糊的可确定性

3、法律语言模糊语义存在的基础

3.1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3.2法律语言的简洁性和概括性

3.3主体的差异性和社会的渐变性

3.4法律的滞后性与对象的复杂性

4、语义模糊在成文法中的体现

4.1成文法中语义模糊现象的分类

4.1.1法律概念中模糊集合引起的语义模糊

4.1.2词的同一性导致的语义模糊

4.1.3某些词类具有模糊语义

4.2模糊性的产生原因

4.2.1事物类属不清

4.2.2事物状态不确定

5、语义由模糊到精确的转化

5.1法律解释对模糊现象的定性、定量注解

5.1.1从法律解释类型看模糊性

5.1.2从法律解释方法看模糊性

5.2司法过程对语义精确的积极推动

5.2.1关于司法过程

5.2.2法庭论辩及推理

5.3判决结果的确定性

6、法律语言模糊语义的功能评价

6.1保证法律的准确性、权威性

6.2提高司法灵活性

6.3防止法律漏缺

7、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司法结果又要求确定性,如何从模糊性过渡到确定性是法律语言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法律语言模糊现象的研究范围广泛、意义重大,特别是模糊语义的研究对于公正司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法律语言模糊现象加以讨论,并结合具体司法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因语义模糊引起的司法争议的合理解决。 本文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法律语言模糊语义广泛性、绝对性、可确定性的基本特点;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法律文书的简洁性和庄重性的特点,主体的差异性和社会的渐变性,法律的滞后性与对象的复杂性等模糊语义存在的基础;模糊语义在成文法中的表现、依据分类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从法律解释对模糊现象的定性、定量注解,司法过程对模糊消除的积极推动,判决结果的确定性与模糊的最终消除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法律语言由语义模糊到判决结果确定的过程;肯定了法律语言中模糊语义的积极功能--准确性功能、灵活性功能以及能有效防止法律漏缺功能,指出了因法律本身滞后性引起的语义不明、权责不清的弊端,并要求加以改善,保证、维护法律的权威。 严谨和清晰是法律语言的内在要求。从语义学的角度探究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模糊语义在法律语言中的功能,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