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种生物光合色素分子体系电子激发光谱的理论研究
【6h】

几种生物光合色素分子体系电子激发光谱的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光合色素

1.1.1光合色素的结构和分类

1.1.2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1.2高等植物光合系统Ⅱ(PSⅡ)的结构及功能

1.3藻类捕光系统

1.3.1藻类捕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3.2藻胆蛋白光谱性质及能量传递的研究进展

1.4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

1.4.1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结构及功能

1.4.2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原初电子反应

1.4.3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电子传递机理研究进展

1.4.4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理论与实验光谱的研究进展

1.5理论计算方法概述

1.5.1密度泛函理论(DFT)

1.5.2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

1.5.3对称匹配耦合簇-组态相互作用方法(SAC/SAC-CI)

1.5.4 Franck-Condon理论原理

1.5.5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理论计算方法

1.5.6 PCM溶剂化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二章卟啉及其衍生物电子激发光谱的理论研究

2.1前言

2.2计算方法

2.3结果与讨论

2.3.1卟吩自由基(FBP)紫外吸收光谱的理论归属研究

2.3.2 TOPDC紫外吸收光谱的理论归属研究

2.3.3 Porphycene紫外吸收光谱的理论归属研究

2.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藻蓝蛋白电子激发光谱的理论研究

3.1前言

3.2计算方法

3.3结果与计论

3.3.1质子化作用对藻蓝素电子结构与电子激发态的影响

3.3.2 ASP残基对藻蓝素电子激发态的影响

3.3.3藻蓝素(α-84,β-84和β-155)电子结构的比较研究

3.3.4藻蓝胆白紫外吸收光谱和CD光谱的理论归属研究

3.3.5蛋白质环境对藻蓝素电子结构及其电子激发态的影响

3.3.6藻蓝素中吡咯环之间二面角对其最大吸收峰的影响

3.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电子激发光谱的理论研究

4.1前言

4.2计算方法

4.3计算模型的选取

4.4结果与讨论

4.4.1 Rps.viridis光合反应中心紫外吸收光谱和CD光谱的理论归属

4.4.2Rb.sphaeroides光合反应中心紫外吸收光谱和CD光谱的理论归属

4.4.3不同分子簇模型对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电子激发态的影响

4.4.4 TDDFT和ZINDO理论计算电子激发态的比较研究

4.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分子振动对电子激发光谱的影响

5.1前言

5.2 Franck-Condon因子的理论计算

5.2.1多维简谐Franck-Condon因子理论方法

5.2.2从头算Franck-Condon因子理论方法

5.3计算方法

5.4结果与讨论

5.4.1.振动模式的选取

5.4.2.H2CO光电子能谱的理论解析

5.4.3.基组效应对H2CO激发态精细光谱的影响

5.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高效、快速的光合作用反应机理对于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合理设计以光合作用系统为靶标的除草剂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捕光系统和光合反应中心是光合作用的两大主要场所,研究这些系统中电子激发的过程与性质是进一步深入探索电子转移机理的基础。目前针对捕光系统和光合反应中心的实验光谱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光谱内在的性质必须通过相关的理论研究才能得到准确信息,因此,本论文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分子模拟方法对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模型系统(蓝藻捕光系统和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的电子激发光谱进行系统的理论归属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本论文第一章主要对高等植物的光合系统Ⅱ、藻类捕光系统和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的研究进展,以及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概述性的介绍。 第二章以卟吩自由基为研究对象,对TDDFT,ZINDO和INDO/S三种方法计算的电子激发态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考察了TDDFT方法下基组效应对卟吩自由基理论光谱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检验TDDFT方法的精确度,我们将TDDFT方法扩展到两种典型的卟啉类衍生物(四氧卟啉阳离子TOPDC和卟啉烯Porphycene)紫外吸收光谱的理论归属研究中,结合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I)有效考察了溶剂化效应对基态的电子结构和激发态能量的影响。采用TDDFT-PCM模型计算的理论光谱与溶液中实验吸收光谱的较好吻合证明了这一模型的合理性,也说明溶剂化效应对溶液中的吸收光谱的理论研究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章以蓝藻捕光系统中的藻蓝蛋白为研究对象,运用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对藻蓝蛋白的三个藻蓝素(α-84、β-84、β-155)在具有生理活性时的分子状态,紫外吸收光谱和CD光谱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MD)技术以及ONIOM方法,研究了藻蓝素中吡咯环之间的二面角与其最大吸收峰之间的定性关系。通过一系列模型化学的理论比较研究,阐明了藻蓝蛋白中三类藻蓝素在生理状态时都是以质子化的形式存在及其质子化可能的反应途径,并定量分析和归属了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 第四章主要基于色素分子簇模型,运用TDDFT和ZINDO方法对紫细菌(Rps.viridis和Rb.sphaeroides)光合反应中心的紫外吸收光谱和CD光谱重新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定量解析归属,并有效考察了色素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电子激发态的影响。TDDFT的计算结果对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的P发色团被氧化后的实验CD光谱的合理解释表明:色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只基于单个色素分子(或其模型分子)的理论计算进行光谱归属是不合理的。与TDDFT计算结果的比较再次证明,ZINDO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方法对这两类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的低能带激发态的解析和归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精度。 在第五章中,同时考虑了C=O键长伸缩振动和H-C-H键角弯曲振动对H<,2>CO分子光电子能谱峰形的影响。同时考虑上述两种正则振动模式的情况下,在SAC-CI-GR/D95<'*>理论级别下对H<,2>CO分子的基态(1<'1>A<,1>)及三个阳离子激发态(1<'2>B<,2>,1<'2>B<,1>,1<'2>A<,1>)进行了势能面扫描,并拟合得到势能函数,最后采用从头算Franck-Condon因子计算程序解析了这三个激发态的实验光电子能谱的精细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