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盘江干流鱼类资源环境监测及鱼类保护研究
【6h】

北盘江干流鱼类资源环境监测及鱼类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北盘江监测断面环境现状及DIDSON监测方法

2.1 自然环境及工程概况

2.2 流域水电开发概况

2.3 双频识别声呐 DIDSON简介

2.4 DIDSON数据处理分析

2.5研究监测断面及监测方法

3.北盘江干流鱼类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3.1研究断面鱼类生态特性

3.2 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3.3 鱼类资源的种类分布特征

3.4鱼类重要生境

4.北盘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4.1 梯级阻隔引起生境片段化加剧

4.2 水文情势及生境变化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4.3 水体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

4.4 饵料生物基础变化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4.5 对珍稀濒危鱼类及特有鱼类的影响

4.6 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5.北盘江梯级水电站工程对鱼类的保护措施

5.1鱼类资源保护对策的总体规划布局

5.2 保护对象

5.3 保护措施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北盘江梯级水电开发在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北盘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为研究点,通过在2013年9月、12月、2014年4月、7月、9月运用DIDSON这一通过声透镜聚焦形成狭窄波束的水声学仪器进行北盘江干流鱼类资源调查,探究鱼类一年的分布规律,并同步监测水流水质状况和鱼类资源回捕,提出针对鱼类资源保护的措施。以期望通过有效的措施保证在水电开发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特别是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水体理化性质变化
  北盘江监测断面的水质在建坝形成库区后,尤其在光照库区,由于大面积的库区鱼类网箱养殖,每天投放大量的饲料,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体的酸碱度上升。光照、董菁库区形成后,夏季库区水温由下至上呈上升分布,水温偏高;冬季库区水温由下至上呈下降分布,表层水温低于下层水温,水温偏低,不利于鱼类的生存繁殖。
  2)鱼类资源分布规律
  利用DIDSON监测鱼类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根据DIDSON的特点,设计走航监测和定点监测两种方式。走航主要在光照和董箐库区进行,光照库区的鱼类主要分布在中下层,而蕫菁库区主要出现在中上层。定点监测在小花江断面,监测到的鱼类体长最短为4.40cm,最长为156.20cm。小花江断面4.1中鱼类的体长主要集中在20~50cm,断面4.2和断面4.3中体长主要集中在20~50cm与50~100cm,呈现中间大两头小分布特点。鱼类在水深分布方面特征:断面4.1的水深相对较浅,鱼类活动在0.83m~20.64m之间,大部分集中在中上层;断面4.2的鱼类则在0.83~39.83m间,鱼类主要活动在表层;断面4.3处于库区段,鱼类活动水深最小值为1.67m,最大的水深为40.66m,鱼类主要活动在中上层。根据同步水流流速监测,断面4.1上行鱼的数量要明显大于下行鱼,断面4.1流速较大,且流态复杂,鱼类由于趋流特性而顶流游动;断面4.2处于蕫菁水库尾水处,流速较缓,断面4.2上行鱼的数量显著小于下行鱼的数量,而在断面4.3上下行鱼的数量基本持平相差不大,鱼类的上下行数量基本持平。
  3)鱼类资源种类
  本文回捕调查到北盘江77种鱼类。区系组成包括以下几个类群:古第三纪类群共17种,占总种数的22.1%;中印山区类群共21种,占总种数的27.3%;江河平原类群共21种,占总种数的27.3%;中亚高山类群共13种,占16.9%;外来引入或带入种类有罗非鱼1种,占1.3%。实地回捕共采集到40种鱼类,隶属于3目11科。鲤形目27种,占67.5%;鲇形目9种,占22.5%;鲈形目4种,占10.0%。鲤形目中鲤科鱼类最多,占绝对优势,共26种,占总种类数的65.0%;鲇科次之,共3种,占7.5%;真鲈科和鲿科各占5.0%;鳅科、鮠科、鮰科、长臀鮠科、长须鲶科、太阳鱼科、鰕虎鱼科的种类较少。可见,北盘江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这与珠江水系鱼类组成一致。
  4)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北盘江梯级水电开发导致生境片段化加剧,光照、董箐电站库区鱼类组成已发生较大变化,原有许多土著鱼类在库区已很难发现,四大家鱼、鳡、赤眼鳟等产漂流性卵鱼类已难以完成整个繁育过程,若无人工引入或放流,将退出库区;水电开发导致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水流变为缓流或静水库湾,鱼类组成也由急流、流水型为主逐步演变为以静缓流型鱼类为主;水电梯级开发导致水体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透明度升高,水温随季节变化的幅度减小,趋于均化,水体的酸碱度提升,河流水体流速变小等;水库形成后,饵料生物基础发生变化,水体生物生产力提高,鱼类资源量和渔获量均会升高。渔获物中,适应缓流或静水环境鱼类成为主要成分,原适应江河流水环境的鱼类比例下降,甚至在渔获物中消失。
  5)鱼类资源保护措施
  北盘江梯级水电工程开发对鱼类资源影响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建造集运鱼船、人工捕捞过坝是比较可行且效果较为理想的工程措施;人工增殖放流、就地保护(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建立保护区)、科学调度及加强相应的渔政管理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