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场运行复合绝缘子老化深度研究
【6h】

现场运行复合绝缘子老化深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硅橡胶复合绝缘子

1.2.1复合绝缘子构成

1.2.2复合绝缘子配方体系

1.2.3 HTv硫化

1.3 HTV在绝缘子的运行过程中的老化

1.3.1硅橡胶绝缘子老化过程外观特征

1.3.2硅橡胶绝缘子老化因素

1.4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老化检测手段

1.4.1硅橡胶宏观性能检测方法

1.4.2硅橡胶微观结构检测方法

1.5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老化研究现状

1.6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显微红外技术测量硅橡胶绝缘子伞裙老化深度方法探究

2.1引言

2.2显微红外测试原理

2.3实验样品的取样及切片处理

2.4显微红外测试仪器参数

2.5显微红外测试老化深度测试因素探究

2.5.1测试峰位的选择

2.5.2峰面积计算

2.6显微红外测量硅橡胶老化深度的实验方法

2.6.1线扫描测试方法

2.6.2面扫描测试方法

2.7运行绝缘子伞裙老化深度检测

2.7.1线扫描测试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深度

2.7.2面扫描测试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深度

2.8本章小结

第三章500 kV运行复合绝缘子不同位置伞裙老化深度研究

3.1引言

3.2实验样品和实验方法

3.2.1实验样品

3.2.2取样方法

3.2.3实验方法

3.3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伞裙显微红外老化深度研究

3.3.2伞裙有机硅化合物含量变化分析

3.3.3伞裙小分子含量变化结果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220 kV及110 kV运行复合绝缘子不同位置伞裙老化深度研究

4.1引言

4.2实验样品和实验方法

4.2.1实验样品

4.2.2取样方法

4.2.3实验方法

4-3实验结果分析

4.3.1 220 kV伞裙

4.3.2 110 kV伞裙

4.3.3伞裙老化深度随电压等级变化

4.4本章总结

第五章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复合绝缘子以其较轻的质量、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憎水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中。由于其外绝缘材料硅橡胶暴露在外界环境,在绝缘子长期运行过程中,随着老化的发生对外界水汽的阻隔作用逐渐下降,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内击穿甚至断串事故发生,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对硅橡胶绝缘子伞裙老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老化状态进行定量化描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基于显微红外技术发展出计算硅橡胶老化深度的方法,并探索测试的步骤、实验参数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其次,利用显微红外技术,结合热重分析以及气相色谱技术,分别对500kV、220kV、110kV运行硅橡胶绝缘子伞裙老化深度、表面有机硅化合物含量以及小分子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合三者对运行硅橡胶绝缘子伞裙的老化深度进行相对定量化的描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利用显微红外技术由表及里地测量甲基峰(2960cm-1)峰面积的变化情况,可以计算硅橡胶伞裙的老化深度。硅橡胶样品切片厚度为15μm,实验光斑取最大,光阑大小为50μm×50μm,采用透射方法进行实验。线扫描的扫描深度为150岬,步距为5μm。可以通过对拟合函数求二阶导求出老化深度。面扫描的扫描深度为200μm,横向移动150μm,步距为10μm,可以通过等高线对老化深度进行划定。 (2)选取两支500kV运行硅橡胶绝缘子,采用显微红外技术、热分析技术测试了不同位置伞裙的老化深度及表面有机组分消耗情况。显微红外的结果表明,两支复合绝缘子的平均老化深度随伞裙位置都出现了类似倒钟形的分布。低压端的平均老化深度仅次于高压端,中间段伞裙的平均老化深度最小。高压端的伞裙表面老化极不均匀,同一伞裙测得最深为126μm,最浅只有29μm,而低压端和中间段则相对均一。推测该结果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行过程中复合绝缘子不同位置处场强的密度分布及其引起的放电作用老化,而紫外辐照等其它环境因素居其次。热分析实验发现高压端的伞裙表层0~60μm范围内有机硅化合物含量最低,表明高压端伞裙表面有机物在运行过程消耗最快,同时不同位置伞裙表面有机硅化合物消耗量与显微红外测得的老化深度表现出相同的分布规律。而气相色谱实验结果表明,运行绝缘子伞裙相比新出厂绝缘子,短链小分子被大量消耗。而对比不同位置的绝缘子伞裙小分子含量,可以发现高压端伞裙小分子含量相对较低,说明老化比较严重,中间段和低压端伞裙的小分子含量则相对较高,说明老化程度较高压端轻微。 (3)220kV绝缘子高压端老化深度最大,低压端次之,中间段伞裙老化深度值最小。热分析结果显示220kV伞裙高压端PDMS含量消耗相对其他位置较多,低压端和中间段的消耗量比较接近。小分子测试显示,三个位置的样品剩余的小分子含量比较接近,其中高压端伞裙剩余小分子量最少,中间段伞裙剩余小分子含量相对较多。110kV绝缘子低压端伞裙老化最深,高压端次之,中间段老化深度最小。热分析结果显示低压端表面PDMS含量相对较少。而小分子含量测试同样显示低压端伞裙剩余小分子比较少,说明低压端是110kV运行绝缘子伞裙老化最严重的部位。通过比较不同电压等级下的伞裙老化深度,发现随着电压等级的下降,高压端伞裙的老化深度出现明显下降,中间段伞裙的老化深度则出现小幅度的上升。低压端伞裙老化深度随着电压等级的下降变化相对不明显。

著录项

  • 作者

    周宇明;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 授予单位 武汉大学;
  • 学科 纳米科学与技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方鹏飞;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现场; 运行; 复合绝缘子; 老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