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6h】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和平观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对因利益而引起战争的原因分析

2.1.2 马克思恩格斯对两种和平的界定

2.1.3马克思恩格斯对暴力与和平的辩证认知与运用

2.2 列宁的和平思想

2.2.1 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本特点

2.2.2 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世界意义

第3章 毛泽东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

3.1 毛泽东和平发展思想的维度

3.1.1毛泽东和平发展思想在政治中的体现

3.1.2 毛泽东和平发展思想在军事中的体现

3.1.3 毛泽东和平发展思想在外交中的体现

3.2 毛泽东和平发展思想的新理念及意义

3.2.1 “三个世界”的划分

3.2.2 永不称霸的外交信条

3.2.3 毛泽东和平发展思想的历史意义

第4章 邓小平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拓

4.1 邓小平和平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4.1.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1.2 和平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互斥性

4.1.3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4.1.4“一国两制”政治思想

4.1.5坚持改革开放和自力更生

4.2邓小平和平发展思想的历史意义

4.2.1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廓清障碍

4.2.2为祖国统一提供思路和借鉴

第5章 江泽民、胡锦涛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发展

5.1江泽民和平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5.1.1提出世界多样性的论断

5.1.2创造性地提出新安全观

5.2胡锦涛和平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5.2.1提出“和平崛起”概念

5.2.2正确处理和谐世界理念与和平发展思想的辩证关系

第6章 习近平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拓展

6.1习近平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理念

6.1.1关于和平发展道路新内涵的论述

6.1.2关于和平发展道路主要动因的论述

6.1.3关于和平发展道路必要条件的论述

6.1.4关于和平发展道路外交布局的调整

6.2习近平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践行

6.2.1新时期和平发展道路的推进

6.2.2新时期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

6.2.3新时期和平发展道路的新生点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