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荆楚艺术符号的重塑与运用——武汉景观桥艺术风格创新研究
【6h】

荆楚艺术符号的重塑与运用——武汉景观桥艺术风格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课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课题研究的方法

1.5课题研究思路

1.6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对武汉“桥文化”的解读

2.1武汉兴建大量桥梁的原因

2.2桥梁对武汉的影响

2.3武汉“桥文化”的体现

第3章 武汉地区景观桥梁调研分析

3.1武汉古代桥梁建设历史

3.2桥梁建设的现状

3.3当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第4章 中国传统桥梁设计的艺术表达

4.1中国传统桥梁发展简述

4.2中国传统桥梁的结构选型

4.3桥梁建筑美学原则

4.4桥梁装饰艺术

第5章 荆楚建筑风格的艺术特征以及对桥梁装饰设计的启示

5.1荆楚建筑风格的概念

5.2荆楚建筑风格的艺术特征

5.3对武汉景观桥装饰艺术风格创新的启示

第6章 荆楚艺术符号的创新重塑原则与方法

6.1重塑原则

6.2重塑方法

第7章 荆楚艺术符号的创新运用——武汉景观桥梁艺术形态风格创新

7.1总体设计思路

7.2桥型的选择与设计

7.3装饰元素的设计与运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武汉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长江、汉水、东湖等贯穿城市的水体既是城市自然风貌的构成元素,也是城市经济、地域文化的发迹源头和发展动力。桥梁作为连接水体两岸的功能性建筑,在武汉城市景观要素的构成和城市风貌特征的展现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在武汉三镇,横跨长江、汉水之上的已建和在建桥梁数量已超过十座,其他小体量的景观桥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今天的武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桥梁之都”。然而《湖北日报》于2013年12月18日刊登了一篇名为《武汉再建桥能否更有个性》的文章,从一个侧面也映射出了当今武汉景观桥梁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桥梁结构相同、艺术风格类似的现状。
  湖北省筑建厅于2013年遵照习近平主席视察湖北时所提出的城乡建设应体现湖北特色和荆楚文化的重要指示,组织并开展了湖北省“荆楚派”建筑风格研究项目,而桥梁建筑作为荆楚建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其艺术风格创新的研究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桥梁同其他建筑一样是城市风貌的一个构成元素,其风格特征应当与其所处的地域建筑风貌相一致。自古以来桥梁建筑艺术风格塑造的重点并不在于桥型变化,而在于桥身之上的栏杆、纹饰、桥上建筑等装饰性元素的风格演绎.因此,武汉景观桥梁艺术风格的创新思路就应当与荆楚建筑艺术风格的创新思路相一致。
  本研究是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通过实地考察、研读历史文献等方式分析研究武汉“桥文化”的发展历史,深入挖掘“桥文化”在武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对荆楚建筑风格及中国传统桥梁设计艺术表达形式的研究,力求以传统荆楚文化要素为线索,以荆楚造物名器、建筑设计形态为研究对象,认识荆楚地区传统艺术设计理念的形成逻辑,解读与重组古代荆楚地区的设计基因,从而找寻传统荆楚艺术符号在现代设计造型逻辑下的创新演变手法以及在武汉景观桥梁装饰元素创新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武汉市景观桥创新艺术形态设计实践之中,通过对武汉“桥文化”与荆楚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要素进行梳理,经过提炼、演变、叠加、重组等一系列设计过程,重塑传统荆楚艺术符号,从而完成对桥亭、桥屋、桥头堡等附属景观装饰元素的创新设计,并将这些装饰性元素作为装饰艺术符号运用到武汉景观桥艺术风格创新之中,使之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散发传统荆楚文化魅力,饱含武汉“桥文化”底蕴的唯美化景观桥装饰艺术新风格,以此来还原、修复武汉的荆楚文化历史记忆,促进传统荆楚设计风格的传承与延续,增强武汉城市风貌与桥梁设计艺术的区域文化特征识别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