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催化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6h】

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催化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展背景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优点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非铂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5 氧还原催化机理模型与催化活性指示符

1.6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单斜ZrO2 (-111)、(-101)和(110)晶面氧还原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1 前言

2.2 计算模型及程序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斜、四方和立方ZrO2(111)晶面氧还原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1 前言

3.2 计算模型及程序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立方Zr2ON2和单斜ZrO2(011)晶面氧还原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4.1 前言

4.2 计算模型及程序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催化活性指示符

5.1 前言

5.2 计算模型与程序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Ir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6.1 前言

6.2 金红石型IrO2的能带结构及电子态密度分布

6.3 实验部分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5 本章结论

第7章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由于具备高能量效率、高功率密度、室温快速启动和污染物零排放等优点,它被看作是未来移动和固定电源的理想能量来源。但是,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受到了催化剂成本和催化活性的严重阻碍。因此,低成本和高催化活性的新型催化剂研究是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由于良好抗强酸腐蚀性能,低成本阀金属氧化物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中备受关注。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以ZrO2基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催化机理和氮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催化活性增强机理。在第一性原理计算基础上,构建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中心原子的d-band电子填充度与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关系,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催化剂的新催化活性指示符(d-band电子填充度)。基于提出的催化活性指示符,设计出新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催化剂。具体研究进展如下:
  (1)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单斜ZrO2晶面对氧还原催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O原子在不同单斜ZrO2晶面吸附时,都会受到表面Zr原子的“空间位阻效应”影响,且在不同单斜ZrO2晶面O2分子都通过“联合机制”还原为H2O分子。研究还发现,O2分子吸附速率对单斜ZrO2(-111)和(-101)晶面的氧还原反应速率起决定性作用,而单斜ZrO2(110)晶面的氧还原反应速率则由OOH*形成速率决定。
  (2)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晶相 ZrO2表面的氧还原催化过程。研究发现,对于不同晶相ZrO2表面而言,所有的Zr原子催化活性中心都存在“空间位阻效应”,然而O原子趋于在“空间位阻效应”较弱的Zr原子表面吸附。研究还发现,在不同晶相ZrO2表面,O2分子都通过“联合机制”还原生成H2O分子。单斜和立方ZrO2表面的氧还原反应速率由O2分子吸附速率决定,然而四方ZrO2表面的氧还原反应速率则由OOH*解离速率决定。
  (3)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氮掺杂ZrO2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增强机理。研究发现,氮掺杂处理可以将O2分子吸附方式从单斜ZrO2表面的端式吸附转变为氮掺杂ZrO2表面的侧式吸附,从而促进O2分子在氮掺杂ZrO2表面通过“解离机制”还原生成H2O分子。研究还发现,OH*脱吸附速率对氮掺杂ZrO2表面的氧还原反应速率起决定性作用,而单斜ZrO2表面的氧还原反应速率则由OOH*形成速率决定。
  (4)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上述三章所涉及平板模型的电子态密度分布。研究发现,平板模型中表面Zr原子d-band电子填充度与其表面的氧还原反应活性成正比例关系,即表面氧还原催化活性随表面Zr原子填充度的增加而增强。基于此,我们提出将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反应催化剂中催化活性中心原子的d-band电子填充度作为这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指示符。
  (5)在第四章基础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改性Adams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IrO2催化剂。研究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IrO2催化剂具有棒状结构,而改性Adams法合成的IrO2催化剂具有椭球粒状结构。在酸性电解质中,当电极电势低于0.3 V或高于1.3 V时,棒状IrO2催化剂表面表现出显著的阴极析氢和阳极析氧特征。在电极电势介于0.3~1.3 V范围内,棒状IrO2催化剂表面的电化学特征为典型的赝电容特征。棒状IrO2/C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显著高于商业Pt/C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椭球粒状IrO2的氧还原催化活性高于棒状IrO2催化剂。高过电势下,两种IrO2催化剂的氧还原路径以四电子转移为主,而低过电势下,两种IrO2催化剂的氧还原路径以两电子转移为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