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顾炎武政治思想研究
【6h】

顾炎武政治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顾炎武政治思想研究现状

(一)研究概况

(二)成果分析

(三)研究不足

三、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天崩地解”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顾炎武生活的时代

一、旧貌新颜的经济情况

二、“天崩地坼”的政治格局

三、呼唤个性解放的批判思潮

第二节 顾炎武的生平

一、受业学习的青少年时期

二、悲壮抗清的中年时期

三、孑然漫游的晚年时期

第二章 顾炎武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顾炎武的本体论思想

一、顾炎武之前的本体论思想

二、“盈天地之间者,气也”——顾炎武的气本论思想

第二节 顾炎武的人性论思想

一、对宋明人性论质疑

二、“合私成公”的人性论

第三章 顾炎武对君主制的批判

第一节 晚明思想家对君主制度的批判

一、批判思潮爆发的原因

二、以往思想家对“君权至上”的否定

第二节 顾炎武对君主制弊端的揭示

一、对“无官不赂遗”的批判

二、对“吏胥制”的批判

三、对“生员制”的批判

第三节 顾炎武对君主制本质的审视

一、对君主“私天下”的批判

二、对君臣关系的重构

三、对君主高度集权的限制

第四章 顾炎武的政治蓝图

第一节 顾炎武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

一、“封建”与“郡县”——论顾炎武的分权思想

二、“独治”与“众治”——论顾炎武的众治思想

第二节 顾、黄之异举例

一、重“德”与重“法”——论治国规则

二、“清议”与“学校”——论民众议政

三、“关中”与“金陵”——论建都方案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在读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顾炎武(公元1613—1682)是明清之际一位著名学者、思想家,他德才兼备,著作繁多,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者之一。顾炎武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理论创造和学术成就,不仅使他成为与黄宗羲、王夫之齐名的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还使他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学术宗师,并且对晚清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推动顾炎武思想研究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
  顾炎武与黄宗羲都是明末清初影响深远的启蒙思想家,二人在政治思想方面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顾炎武在给黄宗羲的信中,就明确提出其政治思想“同于先生(黄宗羲)者十之六七”。学界多征引顾炎武的这句话,却并未深究其中的意蕴。为此,本论文力图以此为突破口,以黄宗羲政治思想为参照,比较二人政治思想之同异,彰显顾炎武政治思想的独特之处。
  明万历之后,明王朝日益没落,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因受农民起义的重创,最终被觊觎已久的满族所取代。在这“天崩地解”的大变革时期,顾炎武亲眼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华夏沦丧的事实,不禁深深反思其根由。
  首先,在顾炎武看来,明朝所采用的官方统治哲学——“理学”,并不是儒家正统。他从本体论和人性论两方面,对“理学”思想进行了批判与突破:其一,顾炎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真实存在的“气”,而非理学家所谓的“理”;其二,顾炎武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他在人性论上,肯定了“人性之私”的合理存在。
  其次,顾炎武对明末统治制度——君主制进行了批判。他先从君主专制之下,天下种种腐败现象入手,揭示君主制的弊端;然后将批判目光从腐败现象转移到了君主制的本质,批驳后世人君“私天下”的反动的统治理念,他用引古证今的方式,对当时扭曲的君臣关系以及高度集中的君主权力进行了批判与重解。
  再次,顾炎武总结了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并结合实际政治,作出了新的政治理论创造,构建了其理想的政治蓝图——“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顾炎武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其一,分化君主集权,“寓封建于郡县之中”,改良后的郡县有充分的自治权,以此分化君主权利;其二,采用“众治”的统治手段,顾炎武反对君主“独治”,主张让更多的士人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
  最后,顾炎武认为要实现其政治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教化、民众议政等几项具体政治措施方面。与此同时,虽然顾炎武说自己与黄宗羲的思想相同者十之六七,但上述几项政治措施的构想上,他与黄宗羲观点迥异。这也是顾炎武政治思想的特质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