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的契合——以武汉市佛教为例
【6h】

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的契合——以武汉市佛教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 论

一、选题缘由、意义与研究背景

二、人间佛教的研究现状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人间佛教的内涵与内容

一、人间佛教的内涵

二、人间佛教的内容

第二章 人间佛教在武汉的现状

一、武汉市佛教概况

二、宝通禅寺与人间佛教

三、莲溪禅寺与人间佛教

四、归元禅寺与人间佛教

五、武汉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点

第三章 人间佛教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整合功能

二、社会控制功能

三、个体社会化功能

四、心理调试功能

五、文化功能

第四章 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的契合及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二、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契合的三个向度

第五章 人间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人间佛教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资源

二、人间佛教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人间佛教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群众基础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已经在世界上流传了两千多年。佛教凭借其博大精深的教理教义以及哲学思想,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信众与研究者对他进行研究与探讨。人间佛教最早作为观念被提出是在上个世纪,世人对人间佛教的讨论也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既有有正面也有负面。但是,大量的讨论丰富了人间佛教的理论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人间佛教理念与和谐社会内涵的契合,使得人间佛教在构建和谐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意在通过对人间佛教思想的解读以及对人间佛教在武汉实践情况的实地调查,来了解人间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功能作用与影响。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人间佛教思想的由来以,并对人间佛教从太虚大师到印顺大师再到赵朴初先生的历史发展脉络做了简单论述。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人间佛教的内涵主要有两方面构成:1、人乘正法,即人成佛;2、即真即俗,建设人间净土。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种种善法。到此,文章完成了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背景介绍。
  第二章着重论述了武汉市人间佛教的实践概况与特点。武汉市重点调查了“四大丛林”中的宝通禅寺、归元禅寺、莲溪禅寺。通过访谈了解到,三大寺院都在积极践行人间佛教,并做了一定规划。几大寺院在人间佛教的实践上不仅贡献突出,并且体现出:人间佛教促使佛教与社会密切的结合,人间佛教的发展引发大众对佛教文化的需求,人间佛教是大众的信仰层次提高,人间佛教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越走越近的四大方面的特点。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第三章着重探讨了人间佛教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人间佛教通过其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种种善法的教理教义发挥着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人间佛教所体现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五点:1、社会整合功能,即社会整合是指将社会实在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个要素凝聚聚在一起,试纸一体化,或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能维系社会大系统的团结与稳定。2、社会控制功能,即社会控制指的是社会对人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约束。3、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的社会化就是指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的过程,社会化也是人称之为人的必经过程。4、心理调试功能,即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使人处在以一种内在平衡状态。5、文化功能,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它有满足人们需求的社会价值。正是这五种社会功能,使人间佛教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作用。
  第四章着重分析了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相契合的三个方面。人间佛教之所以能促进和谐社会的进程是因为,人间佛教所倡导的是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是相一致的。
  在第三章社会功能与第四章的基础上,第五章总结了人间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人间佛教作为一种理论,能够为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五戒十善等善法都是和谐社会可以借鉴的。人间佛教作为一种实践又是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对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促进家庭和睦,净化社会风气,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结合社会控制功能,人间佛教又能通过信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广大的群众基础,将信众变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通过实地调查与分析,人间佛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简单的的契合,而且有较高的同步率,构建和谐社会能够汲取人间佛教思想的种精华,人间佛教能够在多方面作用与社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