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中含有两个否定词的四字格研究——以“无„无„”和“无„不„”格式为例
【6h】

汉语中含有两个否定词的四字格研究——以“无„无„”和“无„不„”格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

四、语料来源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无A无B”格式研究

一、“无A无B”格式的结构特点

二、“无A无B”格式的句法功能

三、“无A无B”格式的语义结构

四、“无A无B”格式的语用分析

五、“无A无B”格式的历时考察

第三章 “无A不B”格式研究

一、“无A不B”格式的结构特点

二、“无A不B” 格式的句法功能

三“无A不B”格式的语义结构

四、“无A不B”格式的语用分析

五、“无A不B”格式的历时考察

六、“无A无B”格式和“无A不B”格式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无A不A”格式研究

一、“无A不A”格式的“A”是形容词

二、“无A不A”格式的句法功能

三、“无A不A”格式的语法意义

四、“无A不A”格式的语用分析

五、“无A不A”格式的历时考察

六、“无A不A”格式的共时考察

七、“无A不A”格式的延伸

八、“无A无B”、“无A不B”和“无A不A”格式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录

展开▼

摘要

“无?无?”和“无?不?”四字格格式是汉语中常见的含有两个否定词的动词短语形式。为了叙说方便,笔者把“无?无?”格式记为“无A无B”。“无?不?”格式分为两种,笔者分别记为“无A不B”格式和“无A不A”格式。“无A无B”格式和“无A不B”格式比较常见,“无A不A”属于方言格式,普通话中很难见到,其中的A都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该格式表示“很A,极A”的意思。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这三种格式进行分析和探讨。笔者分五章对其展开论述。
  第一章:绪论。笔者从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范围、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这五个方面进行叙说,能够对“无”字类中含有两个否定词的四字格的特点有所认识和了解,并对其他格式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而且有助于对外汉语的教学,方言格式“无A不A”还可以对方言语法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广泛关注格式研究,对“不A不B”、“没A没B”和“非”字类格式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无?无?”和“无?不?”格式的研究很少,这就给笔者提供了很大的探讨空间。
  第二章:“无A无B”格式研究。本章着重论述“无A无B”格式,笔者从此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语义结构、语用分析和历时考察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得出该格式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结构很复杂,A和B的词性大部分都相同,都同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和区别词,从语体上来说,都同为书面语或者同为口语;“无A”和“无B”之间大部分为并列结构,只有少量的用例,“无A”和“无B”之间是主谓关系;“无”和“A”之间大部分属于动宾关系,同理,“无”与“B”之间大部分也属于动宾关系;“无A无B”中的AB有一部分是合成词,“无”分涉AB,形成“无A无B”结构;并且A和B的排列不是杂乱无章的,多遵循着调序和义序。该格式表示的基本语义是“既没有A,也没有B”和“没有AB”,还有“不论,不管,不分”、“什么都没有”等多种引申义。从句法功能上说,此格式在句子中主要充当定语和状语,还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语用上具有简练性、能产性和加强语气的作用,从历时角度来看,该格式最早出现于周代的《今文尚书》里面。
  第三章:“无A不B”格式研究。本章着重论述“无A不B”格式,并把“无A无B”和“无A不B”两种格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笔者对“无A不B”格式的分析研究也是从该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语义结构、语用分析和历时考察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该格式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普通式,另一种是“所”字式,还有一种是“一”字式,而且A和B大部分遵循了调序和义序的原则,结构和语义没有“无A无B”格式复杂。两种格式都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谓、宾、定、状、补,只是“无A不B”充当谓语的成分最多。“无A不B”格式跟“无A无B”格式的语用功能都相同,并且都最早出现于周代的《今文尚书》里面,当然,两者还存在着一些差别,比如“无A无B”格式一般表示否定,而“无A不B”格式一般表示肯定;“无A无B”格式里的A和B的词性大部分都相同,而“无A不B”格式里的A和B的词性大部分都不相同。
  第四章:“无A不A”格式研究。本章着重论述方言格式“无A不A”格式,并对此格式进行了延伸,延伸出“无A八A”格式,该格式跟“无A不A”表示的意思一样,都表示“很A,极A”。该格式在句子中只能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以充当定语和状语为最多;此格式表示程度很大,含有说话人的一种主观评价,有赞美、有夸张式幽默、有讽刺、有不满;从历时角度来看,这一格式最早见于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里面;从共时角度考察,该格式多在西南官话、江淮方言、吴方言和闽方言中使用。
  第五章:结语。笔者在这一章里面从整体上对“无A无B”、“无A不B”和“无A不A”这三种格式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