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研究
【6h】

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研究的一般理论

2.1 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层和基层行政领导

2.1.2 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

2.2 新时期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必要性

2.2.1 提高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维护基层稳定的需要

2.2.2 提高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是切实贯彻落实政策的保证

2.2.3 提高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3 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基础理论

2.3.1 领导特质理论

2.3.2 素质模型

2.3.3 基层行政领导素质需求的管理学基础

2.4 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的途径

2.4.1 任职选拔机制

2.4.2 培训教育机制

2.4.3 考核评价机制

2.4.4 激励监督机制

第3章 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3.1 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现状

3.1.1 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探索

3.1.2 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取得的成效

3.2 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3.2.2 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差

3.2.3 综合能力尚不能满足新时期形势要求

3.2.4 廉洁作风建设与反腐工作仍需加强

3.3 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社会环境影响

3.3.2 素质建设框架标准不明确

3.3.3 监督机制无法提供有力监督

3.3.5 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3.3.6 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3.3.7 学习主动性不够

第4章 加强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政策建议

4.1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4.2 优化设置考评机制

4.3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意识

4.4 完善选任和培训制

4.5 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4.6 加强干部自身修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思想、文化、道德以及法律方面,全面阐述了领导干部素质的含义内容,并结合国内外关系“领导”的内容深化,在深化素质内涵的同时,也完善了“领导”的意义内涵,为正确认识领导干部的实质,正确对待“领导”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理论方法。尤其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干部是公务员,是人们的公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组织者、管理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于领导干部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尤其在社会矛盾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领导干部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由上而下矛盾的解决效果,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优劣。
  基层干部是基层的骨干力量,担负着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可以说,基层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乎基层政权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差、综合能力尚不能满足新时期形势要求、廉洁作风建设与反腐工作仍需加强等,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影响、素质建设框架标准不明确、监督机制无法提供有力监督、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不够等方面的因素。文章认为加强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应当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优化设置考评机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意识、完善选任和培训制、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干部自身修养等方面进行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