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研究
【6h】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2章 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新军事变革的含义

2.1.2 军队精神文化与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含义

2.1.3 新军事变革对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

2.2 我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2.2.1 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军队价值观的塑造

2.2.2 我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军队精神文化建设体系的架构

2.2.3 我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形势下军队使命观的科学总结

2.2.4 科学发展观对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第3章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透视

3.1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3.1.1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深入军营

3.1.2 军人群体思想观念的更新

3.1.3 军人形象力的系统提升

3.2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 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形式主义

3.2.2 部分军人特质性战斗精神的弱化

3.2.3 军队形象力对战斗力的整体提升作用有限

3.3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重硬轻软的认识偏差

3.3.2 效能评估的途径短板

3.3.3 个体文化素质的差异

第4章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改善途径探微

4.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4.1.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4.1.2 改革教育方式方法

4.1.3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

4.2 强化官兵人格特质

4.2.1 发扬中华文化和中国军队优良传统

4.2.2 注重实践磨砺

4.2.3 激发爱军习武热情

4.3 推进军队形象力建设

4.3.1 增大形象力建设投入

4.3.2 注重形象设计

4.3.3 发挥军队对外宣传的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军队基层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调查

附录C 2009年度新兵入伍动机调查

附录D 军队人员对社会及军队风气认识情况调查

附录E 军队人员对战争威胁认识情况调查

展开▼

摘要

衡量中国军队新军事变革成效的唯一标准是军队战斗力。战斗力的构成可以简单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部分。前者是武器装备等硬件所形成的战斗力,后者则是军事组织文化形态所形成的战斗力。在进入新军事变革时期后,伴随着中国军队“硬实力”的不断增强,对“软实力”的重视也逐步提上日程。“软实力”的提高有赖于对军事组织文化形态的研究,其中又尤以军队精神文化建设为重。作为军事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精神文化直接作用于战争的核心要素——“人”,决定了军人是否具有与履行职能使命相匹配的精神能力,是军事组织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根本所在。以精神文化的建设为研究对象,有助于系统总结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发现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研究中国军队的精神文化建设,既依托于组织文化的一般性理论,同时也依托于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理论指导。军队精神文化是军队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且为军队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反映,从这个概念出发,可以发现军队精神文化富有组织文化的特征,因此,建设军队精神文化不能违背组织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军队,中国军队精神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党的理论指导,因此,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的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创新理论,也是指导军队精神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纵观新军事变革以来的精神文化建设实践,固然有巨大成就,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日益深入军营,军人群体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军队形象力大幅增强。但问题依然存在,军人特质性战斗精神的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主义以及军队形象力提升为战斗力的效能差距等是这些现实问题的集中反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用系统思维予以解决的思路。即着眼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要求,通过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统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等途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纠正教育中存在的不良倾向;通过立足中华文化和军队优良传统,注重实践磨砺,想方设法调动官兵尚武的热情,强化官兵人格特质中的战斗精神;通过坚持为国家和军队利益服务的原则,积极探索研究宣传的方法策略,牢固树立大宣传观,占领传播阵地,彰显军队的对外宣传,塑造威武文明、正义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中国军队形象打击和形象抗压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