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流域生态需水规律研究——以洞庭湖为例
【6h】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流域生态需水规律研究——以洞庭湖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生态文明

1.1.2生态需水规律研究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发展过程研究

1.2.2生态需水概念研究

1.2.3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研究

1.2.4洞庭湖流域研究

1.3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技术路线

第2章洞庭湖流域生态需水理论探讨

2.1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

2.1.1结构分析

2.1.2三种临界生态需水定义

2.1.3基本特征

2.2流域生态需水组成

2.2.1流域生态需水概念

2.2.2流域生态需水的组成

2.2.3流域生态需水影响因素

2.2.4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需水的影响

第3章流域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3.1流域生态需水功能划分

3.2河道形态和需水类型

3.3水域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3.3.1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3.3.2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3.3.3水域系统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3.4陆地植被生态需水量模型

3.4.1土壤水分系数

3.4.2植被系数

3.5流域生态需水量的计算

3.6流域生态需水量标准设定

3.6.1水域生态需水量标准的设定

3.6.2陆地植被生态需水量标准设定

第4章 洞庭湖流域生态需水规律研究

4.1流域概况

4.1.1洞庭湖地貌、气候与植被类型

4.1.2洞庭湖及其水系概况

4.1.3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4.2陆地生态需水

4.3水域生态需水量计算

4.3.1河流、湖泊基本生态需水

4.3.2输沙生态需水

4.3.3水面蒸发生态需水量

4.3.4湿地生态需水量

4.4流域生态需水总汇

第5章结论与展望

5.1主要结论

5.1.1理论方面

5.1.2流域生态需水量

5.2研究特色

5.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它不仅包含着狭义上的人类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 水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洞庭湖流域面临许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河道断流、河床沙化、生态退化,湿地面积萎缩和入海水量减少等。要想改变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洞庭湖流域生态需水量进行研究。 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角度,对流域生态需水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从理论上对对洞庭湖流域生态需水进行研究,揭示流域生态需水的规律,另一是从兼顾生态环境恢复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配置进行研究,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与科学上的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定义生态需水量的概念;根据流域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划分流域生态系统生态需水量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系统健康为基础,分析影响生态需水量的指标,研究水库对河道生态系统及其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划分河道级别,揭示不同级别河道生态需水量需求的差异,为具体计算与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2.流域陆地系统整合分析表明,城市、农业、森林和草地生态需水量分别是0.56、0.5、1.58和0.13亿m3,陆地生态系统总需水量为2.77亿m3。流域水域系统整合分析表明,河道基本生态需水量、输沙、水面蒸发和湿地生态需水量分别为6.12、0.39、0.13和7.56亿m3,水域生态系统总需水量为14.2亿m3。洞庭湖流域生态需水量为16.97亿m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