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响我国粮食自给率波动的供求因素及对策研究
【6h】

影响我国粮食自给率波动的供求因素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第三章 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政策演变与波动趋势

3.1 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政策演变

3.2 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测算及其波动趋势

第四章 影响我国粮食自给率波动的供求因素:理论分析

4.1 加入WTO以前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波动机理

4.2 加入WTO以后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波动机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我国粮食自给率波动的供求因素:实证检验

5.1 变量选择

5.2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5.4 实证研究结论

第六章 我国粮食自给率的对策研究

6.1 立足适度进口战略,科学确定粮食自给率

6.2 高度重视食物生产,切实防止非农化倾向

6.3 确保三大主粮自给,分类确定食物自给率

6.4 创新国际合作方式,确保食物进口多元化

6.5 强化国际贸易措施,增强食物进口话语权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治国安邦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粮食自给率是衡量粮食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自给率水平。
  1996年发布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和2008年发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都提出了高自给率的目标,坚持粮食立足国内生产。然而,随着粮食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贸易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粮食生产出现了高生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的―三高叠加的特殊现象。粮食自给率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下降非常明显,已经跌破90%的警戒线。为此,我国适时调整粮食自给率目标,2014年首次提出了粮食―适度进口战略。
  本文在梳理1992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政策演变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了1992-2013年的我国狭义粮食自给率、广义粮食自给率、粮油自给率和营养素自给率,接着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加入 WTO前后两个阶段粮食自给率波动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半对数计量模型,并运用 OLS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各变量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加入 WTO以前,影响粮食自给率的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国内的粮食供给和需求;加入 WTO以后,贸易通过作用于我国的粮食供给和需求,扩大了我国粮食净进口量,降低了我国粮食自给率水平,其中虚拟变量 WTO和粮食贸易量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抑制作用最大,系数分别为-0.3163和-0.2927。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粮食自给率的对策:立足适度进口战略,科学确定粮食自给率;高度重视食物生产,切实防止非农化倾向;确保三大主粮自给,分类确定食物自给率;创新国际合作方式,确保食物进口多元化;强化国际贸易措施,增强食物进口话语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