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郴州--炎陵断裂构造带钨锡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研究
【6h】

郴州--炎陵断裂构造带钨锡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岩性

2.2 区域构造分布及演化特征

2.2.1 大地构造分区

2.2.2 褶皱构造特征

2.2.3 断裂构造特征

2.2.4 构造演化特征

2.3 区域岩浆岩演化

2.3.1 锡田复式岩体

2.3.2 千里山复式岩体

2.3.3 王仙岭岩体

2.3.4 宝峰仙岩体

2.3.5 骑田岭岩体

2.3.6 大义山复式岩体

2.4 区域矿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钨锡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3.1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

3.1.1 成矿地质条件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1.3 矿床成因分析

3.2 新田岭钨矿床

3.3.1 成矿地质条件

3.2.2 矿床地质特征

3.2.3 成矿年龄研究

3.3 大义山钨锡多金属矿田

3.3.1 成矿地质条件

3.3.2 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3.4 东坡钨锡多金属矿田

3.4.1 柿竹园钨锡钼矿床

3.4.2 金船塘锡铋矿床

3.4.3 荷花坪锡铅锌矿床

3.5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

3.5.1 成矿地质条件

3.5.2 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3.5.3 矿床成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内钨锡富集机理

4.1 流体包裹体特征

4.2 稳定同位素特征

4.2.1 铅同位素组成

4.2.2 氢、氧同位素组成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地幔流体与成矿

4.5 成岩与钨锡成矿作用

4.5.1 大地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

4.5.2 燕山期花岗岩大爆发

4.5.3 花岗岩中岩浆混合作用

4.5.4 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锡多金属成矿作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区内钨锡成矿规律

5.1 成矿控制条件

5.1.1 地层和岩性对成矿的控制

5.1.2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

5.1.3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5.1.4 围岩蚀变对成矿的控制

5.2 成矿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5.3 成矿作用的时间分布规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区内钨锡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式

6.1 成矿模式

6.1.1 芙蓉锡多金属矿田成矿模式

6.1.2 香花岭矿田成矿模式

6.1.3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6.1.4 郴州炎陵断裂带钨锡多金属成矿模式

6.2 找矿模式

6.3 找矿方向

6.3.1 香花岭地区

6.3.2 宝峰仙地区

6.3.3 芙蓉地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的科研与工程项目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郴州-炎陵断裂构造带位于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结合部位的中段,属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北缘。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是我国重要的W、Sn矿产基地和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矿集区之一。
  论文以郴州-炎陵断裂构造带中的钨、锡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来探讨区内钨锡矿构造控矿特点、物质来源、成矿作用过程,从而阐明区内钨锡富集机理和成矿制约因素,并总结了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建立钨锡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式,为在该区内找寻新的钨、锡矿床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总结前人研究的一批高精度成岩成矿年龄数据显示,郴州炎陵断裂带地区成矿作用紧随成岩过程,两者在同一背景下形成,其中高峰期160~150Ma、次高峰期为140~130Ma,为深入研究成矿机理、成矿动力学机制、区域成矿规律以及成矿预测等提供了大量年代学基础资料。
  2.按物质来源,将本区花岗岩划分为壳源重熔型(C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A型)3大类。提出本区的大型钨锡矿与H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的关系密切。
  3.以成因类型为线索,根据产状、容矿岩石、主要矿物组合、矿体形态等特征,将原生钨锡矿分为6种类型:云英岩型、变花岗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斑岩型。其中,根据破碎带性质的差异,把破碎带蚀变岩型分为断裂和层间破碎带蚀变岩两个亚型。
  4.研究认为地幔流体对研究区锡多金属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根据流体包裹体成分、镁铁质微粒包裹体及其寄主花岗岩成矿元素Sn及挥发分元素CO2、F、Cl等含量变化关系、区域花岗岩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特点以及幔源中-基性岩分布情况等,提出本区钨锡矿的成矿流体为地幔、地壳和大气水混合产物,但以地幔流体为主。
  5.研究认为本区大规模岩浆活动和爆发式成矿的形成机制应该是: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上涌相互作用,使得热流体与岩石交接部位熔融,形成玄武岩浆;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又促使各岩石圈层,尤其是地壳的熔融,形成巨量花岗质岩浆;这一过程,加上充足的热能供给,对流体和成矿物质的循环非常有利,从而发生大规模成矿。
  6.对研究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控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据此,提出香花岭、宝峰仙、芙蓉三个地区的找矿远景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