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央视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及其文化阐释
【6h】

央视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及其文化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呈现

第一节 内容分析: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量化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研究设计

二、研究结论与分析

第二节 类型学的分析:春晚小品中建构的女性形象

一、盖娅模式的呈现与变奏

二、花木兰模式的现代演绎

三、如花模式的“粉墨登场”

第二章 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陷于囹国: “父权制’’下传统观念的束缚

第二节 渐现的身影:寻求“舞台”的独立女性

第三节 主旋律下的霓虹:消费时代女性形象的多元呈现

第三章 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言说

第一节 主流文化:国家意志的隐形书写

一、家国同构:“国”“民”认同的价值取向

二、国家话语修辞:被遮蔽的性别歧视

第二节 消费文化:“她”时代的符号演绎

一、女性消费:市场运作机制的渗入

二、消费女性:受众审美诉求的嬗变

第三节 男权文化:女性身体的规训与悦纳

一、被功能化的对象:女性身体的物化

二、被凝视的“他者”:女性精神的捆绑

三、男权文化的催眠术: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第四章 春晚小品女性形象建构的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理性的审视:春晚小品女性形象建构存在的问题

一、刻板化:春晚小品展示领域的拘囿

二、妖魔化:狂欢模式下的夸张修辞

三、他者化:无处不在的男权印记

第二节 现实的启示:如何真实公平地建构女性形象

一、传播主体:公正客观地再现女性形象

二、女性自身:自觉提升主体意识

三、社会大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与加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女性始终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人类永远不可或缺的一半。女性不仅与男性共同承担着人类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重要使命,还在共同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着“半边天”的社会作用。无论是过去抑或现在,女性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大的阶层与群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实际地位与其本身价值却相去甚远,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受压迫、受歧视的生存境况,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
  在电视剧、电影、报纸杂志、广告与网络等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时常被刻板化、妖魔化与边缘化,在男权中心意识形态与商业利益的合谋下,女性被象征性歼灭,患上了失语症。更有甚者,在央视春晚(以下皆简称为春晚)这一直接代表国家意志的主流传播平台上,女性形象仍旧未能得到公允真实的呈现,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均未逃离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的约束与桎梏。在被建构与被传播的过程中,春晚小品中的女性形象不断变迁、更新,呈现出特定时代有关性别的流行叙述与想象。20世纪80年代,春晚小品塑造的大多是囿于家庭的传统妇女形象,她们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无法走出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家庭。20世纪90年代,春晚小品建构了一批寻求“舞台”的独立女性,传递的是社会对性别差异的重新审视。21世纪初,春晚小品塑造“多元化”的女性形象,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新世纪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些女性形象的变迁并非是相互替代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她们体现和映射着社会各个时期的不同风貌。
  从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女性,到90年代的独立女性,再至21世纪的新兴女性,沿着三十余年春晚小品建构女性形象的轨迹,不难发现它与国家主导文化形态之间根深蒂固的勾连,一定程度上亦体现了该时期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及其对女性角色形象的主观选择与推崇。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变迁与演进昭示的并非是社会风尚、审美眼光的简单嬗变,而是国家意识形态、物质文明以及男权文化等各种权力进行微观运作的生动历史和符号映现。在春晚这个多方力量博弈的场域中,春晚小品建构的女性形象依旧存在着刻板化、妖魔化、他者化等问题,仍未能客观真实地再现女性。因此,作为代表国家主流话语的传播媒介——央视春晚,应更加积极地传递女性的声音,使女性的人格、价值与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或许能积极地引导电视剧、电影、广告与网络等大众媒介,客观、公正地展现女性形象,表达女性话语,为两性关系走向真正的独立、和谐与平等,开启一条重要的媒介通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