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为领域、行为违规性质、行为违规程度对旁观者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影响
【6h】

行为领域、行为违规性质、行为违规程度对旁观者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行为领域的研究综述

2.1.1 同行为领域的道德心理许可

2.1.3 跨行为领域的道德心理许可

2.2 旁观者的道德心理许可

2.3 行为的违规性质:明确违规vs歧义违规

2.4 行为违规严程度

2.5 道德心理许可作用的机制:道德信誉模型(The moral credits model)和道德证书模型(The moral credentials model )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假设

3.2 实验设计

3.3 被试情况

3.4 实验步骤

3.4.1 实验材料

3.4.2 具体实施步骤

4 研究结果

4.1 各实验组谴责度的统计结果

4.2 跨行为领域组和同行为领域组的道德心理许可差异

5 讨论

5.1 行为领域和违规程度对旁观者道德心理许可的交互作用

5.2 违规性质和行为领域对旁观者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影响

5.3 违规程度和违规性质对旁观者道德心理许可的交互作用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道德心理许可是道德心理学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外。而国内最早涉猎这个领域的是西南大学的石伟教授。已有的研究表明道德心理许可现象受到前后行为之间是否跨行为领域,后续违规行为是否具有歧义性等因素的影响。已有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会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有必要在考虑行为领域、行为歧义性的基础上,考虑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是否会影响道德心理许可现象的发生。
   本研究探究行为领域、行为违规性和行为违规程度三个自变量对旁观者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影响。借鉴已有的研究,运用模拟情境的方式,自编情境问卷,采用2*2*2的被试间设计。被试为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的24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36份。运用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等统计方法获得以下结果:
   1.明确违规的情况下,同行为领域的前导良好行为比跨领域的良好行为能更有效的降低旁观者的谴责度
   2.歧义违规的情况下,跨行为领域的前导良好行为比同领域的良好行为能更有效的降低旁观者的谴责度。
   3.当违规具有歧义性时,旁观者表达的道德心里许可效应会随着违规事件程度的增高而上升。
   4.当违规具有明确性时,旁观者表达的道德心里许可效应随着违规事件的程度增高而降低。
   5.在同行为领域、高程度明确违规的情况下,旁观者产生的道德心理许可效应最低。
   6.在跨行为领域、高程度歧义违规的情况下,旁观者产生的道德心理许可效应最高。
   从结果可知,旁观者的道德心理许可效应不仅受到行为违规性质和行为违规领域的影响,还会受到行为违规程度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