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种族差异及其相关遗传决定的研究
【6h】

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种族差异及其相关遗传决定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骨质疏松症及相关表型

1.2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方法

1.3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与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种族差异的潜在遗传决定

2.1骨表型的遗传率

2.2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遗传模式

2.3骨质疏松症候选基因

2.4相关的分子学研究

2.5结语

第三章与骨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谱种族差异的研究

3.1材料和仪器

3.2实验方法

3.3数据整理

3.4结果

3.5讨论

第四章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作为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效应共同决定的多基因疾病,OP 在人群中表现为显著的遗传异质性。而白人和亚洲人作为两个不同的种群,许多研究提示该疾病在这两种群之间存在不同的遗传决定。本论文主要目的是比较研究与OP相关表型具体的种族差异以及潜在的导致该差异的遗传因素。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与OP相关的表型很多都表现为种族差异,包括骨质疏松性骨折(椎骨骨折、髋部骨折和前臂骨折)的流行率,峰值骨量的分布范围,骨丢失的快慢,骨大小,骨几何学参数以及药物治疗的不同反应等等。然而,是否存在相关的遗传因素决定了上述与OP相关表型的种族差异?我们做了如下方面的比较研究:包括骨表型的遗传率;骨表型的遗传模式;候选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有关候选基因与BMD的关联分析。另外,通过对低峰值骨密度中国和白人女性的血液单核细胞(破骨细胞前体)与骨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分析,我们初步鉴定了15个差异表达基因,发现这些基因可能影响三方面:单核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并向血管迁移,单核细胞上受体的表达以及单核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并推测这些差异经由各种信号途径将可能影响下游破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形成、增殖和分化,进而可能影响骨生成、骨重建并导致不同种族骨生长和发育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