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政治根源及启示
【6h】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政治根源及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1章 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一部生态破坏史

1.1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的生态破坏

1.2 资本主义发展成熟阶段的生态破坏

1.3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段的生态破坏

第2章 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生态掠夺性

2.1 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生态掠夺性

2.2 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评价的生态掠夺性

第3章 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生态掠夺性

3.1 实现政治统治合法性中的生态掠夺性

3.2 维护政治统治合法性中的生态掠夺性

3.3 摆脱政治统治合法性危机的生态掠夺性

第4章 资本主义政治管理的生态掠夺性

4.1 政治决策的生态掠夺性

4.2 政治权力的生态掠夺性

第5章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

5.1 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

5.2 完善政府公共职责的保障机制

5.3 优化行政权力结构

5.4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不合理开发而引起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生态危机一旦形成,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甚至产生不可逆性的生态灾难。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生态破坏史。资本主义兴起阶段和早期发展阶段,生态破坏主要集中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造成的生态失衡。这一时期的生态问题具有局部性、地区性,对自然资源的危害较小;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综合性。表现为,生态问题蔓延至全世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打着保护环境的幌子进行国际政治博弈。20世纪以来,这种生态危机发生转移,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这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严峻。
  资本主义政治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而这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并以这种方式促进了剥削。在政治文化方面,资产阶级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无视环境的破坏与发展。对权力的渴望和操纵,造成政府异化,带来对市民社会利益的损害;把自然环境当做一种商品,用金钱来衡量并认为科技的发展能够解决生态危机。在政治意识形态层面,资本主义政治具有生态破坏性。在政治统治合法性方面,西方国家通过资本积累和政治契约手段实现政治统治合法性,但这种合法性本身具有生态欺骗性。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问题,产生合法性危机,在摆脱这种危机的过程中,又加速掠夺了自然,牺牲了更多的自然资源。在政治管理方面,权力和资本结盟,使得统治者更为便利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政治决策的过程中,将一己私利凌驾于人类福祉之上。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的政治管理过程具有生态掠夺性。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经济与环境保护如何共同发展这一问题。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生态破坏之外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生态、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这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