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产业空间发展对联合大都市区网络化的影响——以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为例
【6h】

新型产业空间发展对联合大都市区网络化的影响——以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解析与界定

1.2.1 新型产业空间

1.2.2 大都市区与联合大都市区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综述

1.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综述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大都市区网络生长单元

2.1 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和演进

2.1.1 城市的空间层次划分

2.1.2 我国大都市区空间的组织

2.1.3 大都市区的空间演进规律

2.2 新型产业空间主导的大都市区网络化

2.2.1 产业群落的网络组织效应

2.2.2 生产网络的分散与联系

2.2.3 多中心形成促进大都市区网络化

2.3 大都市区网络化要素

2.3.1 网络边界

2.3.2 网络节点的选取及其密度

2.3.3 网络节点之间的流量、流线和紧凑度

2.4 大都市区网络空间成长单元

2.4.1 CBD地区

2.4.2 Sub-CBD地区

2.4.3 工业园和高科技园区

2.4.4 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

2.4.5 新城

2.4.6 服务外包产业区

2.4.7 文化创意产业园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新型产业空间的建设对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作用力分析

3.1 新型产业空间对大都市区经济空间的作用

3.1.1 新型产业空间的极化效应

3.1.2 新型产业空间的扩散效应

3.1.3 新型产业空间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的一般理论模型

3.2 新型产业空间对大都市区地理空间的作用

3.2.1 新型产业空间的生长过程及其与大都市区的关系演变

3.2.2 新型产业空间的建设发展对大都市区地理空间结构的作用结果

3.3 新型产业空间生长模式对大都市区空间作用机制分析

3.3.1 内置布局式生长模式

3.3.2 边缘布局式生长模式

3.3.3 独立组团式生长模式

3.4 新型产业空间对联合大都市区空间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网络化

4.1 长株潭发展成为联合大都市区的必要性

4.1.1 长株潭自古一体

4.1.2 长株潭发展联合大都市区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必要举措

4.2 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空间网络边界划定

4.2.1 大都市区范围划定方法

4.2.2 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范围划定

4.3 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网络节点的选择

4.3.1 新型产业空间发展对长株潭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

4.3.2 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新型产业空间布局

4.4 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网络节点间的联系

4.4.1 等级联系

4.4.2 互补联系与差异联系

4.5 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网络化

4.5.1 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网络构架

4.5.2 长株潭形成紧凑型的联合大都市区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城市不再是孤立的发展,都市区、都市连绵区等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
  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整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组合的综合反映,作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新型产业空间对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以新型产业空间和大都市区结构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株潭新型产业空间以及长株潭地区空间演变的实证研究,结合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发展理论研究,运用都市区发展规律、产业群落理论、增长极理论、阿索隆地租模型、价值链理论、价值区段说等相关理论,从新型产业空间建设发展催生带动下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入手,通过新型产业空间发展对都市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过程和模式研究,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作用规律与作用机制,并由此提出基于新型产业空间作用下的大都市区网络化模式。
  文章充分说明了新型产业空间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中的积极作用,并对促进新型产业空间建设和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优化以及两者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同时,把大都市区的一种特殊形态联合大都市区的概念引入文章中,并对新型产业空间对联合大都市区空间形成的作用进行阐明,最后,基于长株潭新型产业区的布局对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进行网络空间架构,形成一个紧凑的网络联合体,对于国内其他都市区及其新型产业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