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怪人”崛起——论浪漫主义的怪诞审美
【6h】

“怪人”崛起——论浪漫主义的怪诞审美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怪人”与怪诞审美

1.1 怪人的定义

1.2 怪诞审美理论发展概述

第二章 “怪人”典型

2.1 E·T·A·霍夫曼:虚幻怪人

2.2 玛丽·雪莱:科学怪人

2.3 维克多·雨果:钟楼怪人

2.4 艾米莉·勃朗特:双面怪人

第三章 “怪人”形象的怪诞审美特征

3.1 畸形

3.2 异化

3.3 恐怖

3.4 悲剧性

第四章 “怪人”崛起的原因

4.1 混乱不安的时代

4.2 革旧拓新的浪漫主义

4.2.1 反对古典教条,肯定滑稽丑怪

4.2.2 追求个体自由,开拓怪诞审美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浪漫主义是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化思潮,浪漫主义文学作为其中最为“热闹”的一支收获了最大的成果——众多的作品精彩纷呈至今令读者着迷,革旧拓新的思想深入人心带给后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经这一役,个人成为最伟大最重要的存在,审美得到巨大的解放和自由。本文拟从浪漫主义作品中怪人形象的角度对浪漫主义怪诞审美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探讨拓展对浪漫主义审美自由的关注和认识。
  第一章阐述怪人、怪诞和怪诞审美的渊源和目前的主要成果。怪人形象古已有之,但在浪漫主义时期异军崛起、走到了舞台中央。怪诞理论源远流长,至浪漫主义时期得到巨大发展,成为众多浪漫主义大师的秘密武器。怪诞审美从浪漫主义开始得到蓬勃发展,打破长久以来“四美“平分天下的格局,丰富了审美内容,扩大了审美视野,也意味着人们逐步迈向了审美自由。
  第二章具体例举浪漫主义怪人的典型——霍夫曼的幻境怪人侏儒查赫斯、机械人奥斯匹亚、人狗不分的孟蒂埃尔等等,玛丽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雨果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艾米莉的双面怪人希斯克里夫。他们都是这些浪漫主义大师的得意之作。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他们出自不同人之手,虽然他们的面貌、性格、生活环境等各不相同,但是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浪漫主义时期怪诞审美的共同特征。
  第三章重点探讨上一章例举的怪人们的共同审美特征,即畸形、异化、恐怖、悲剧性。这四大审美特征既是浪漫主义怪人审美的特征,也是后世怪诞审美的主要特征;既是对前期古典主义的反叛和变革,又开启了后世现代主义的现代性审美。可以说,怪人的崛起,是浪漫主义怪诞审美的崛起,也是浪漫主义个人自由以致审美自由的革命成果,更是人类文明迈进现代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四章深入分析“怪人”崛起的原因。“怪人”们不约而同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混乱不安时代的影响,由于社会动荡、信仰缺失,导致人们难有安全感,他们不相信政府、不相信组织,而是寄希望于某个或者某种不确定的不存在的神秘力量,希望通过一种巨大的变异力量而得到拯救。另一方面,是由于浪漫主义本身革旧拓新的战斗需要,对古典教条的反对使浪漫主义者关注肯定滑稽丑怪的意义;对个体自由的追求使他们尊重每一个可能的存在,并接受每一种不寻常的可能,怪人在他们眼中不再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不伦不类的存在,而是一种光明正大、充满特色和战斗力的正常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