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社会转型期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及对策研究
【6h】

我国社会转型期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企业法律风险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2.1 企业法律风险相关理论

2.1.1 基于风险渊源的风险理论

2.1.2 基于风险管理的风险理论

2.1.3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

2.3.1 国内外对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发展动态

2.3.2 国内外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研究发展动态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章 法律风险及其管理理论研究范式构建

3.1 当前法律风险及其管理研究的非范式性

3.2 法律风险的风险属性

3.2.1 法律风险的价值性或损失性

3.2.2 法律风险的不确定性

3.2.3 法律风险的客观性

3.3 法律风险的法律属性

3.3.1 法律风险的社会建构性

3.3.2 法律风险的可控性

3.3.3 法律风险的规范性

3.4 法律风险及其管理理论研究范式构建

3.4.1 法律风险基本理论构建

3.4.2 法律风险及其管理研究范式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企业法律风险及成因

4.1 我国开始向风险社会转型

4.1.1 社会转型

4.1.2 我国社会转型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4.2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法律风险内涵及其特征

4.3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法律风险分类及其成因分析

4.3.1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法律风险分类

4.3.2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法律风险成因分析

4.4 案例分析:企业法律风险构成及成因

4.4.1 三鹿奶粉案

4.4.2 华夏证券破产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法律风险辨识、估计、评价及实证分析

5.1 企业法律风险辨识

5.1.1 风险树模型: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的整体法律风险

5.1.2 专家调查法: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中的东道国特别法律规制风险

5.1.3 幕景分析法: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整体法律风险

5.1.4 法律行为流程图法: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识别

5.1.5 法律风险因素图表法: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登记目的不达法律风险识别

5.2 企业法律风险估计

5.2.1 企业法律风险估计指标体系

5.2.2 企业法律风险估计方法体系

5.3 案例一:流通企业破产法律风险估计模型及其优化

5.3.1 流通企业及其破产法律风险概论

5.3.2 企业破产风险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5.3.3 流通企业破产法律风险估计模型的建立

5.3.4 模型的检验及其推广应用

5.3.5 模型相关问题及优化思路

5.4 案例二:优化的企业税务筹划法律风险合成估计

5.4.1 引论

5.4.2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研究现状

5.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税务筹划法律风险合成估计及其优化

5.4.4 企业税务筹划法律风险合成估计及其优化实证分析

5.5 企业法律风险评价

5.5.1 企业法律风险评价指标选择

5.5.2 企业法律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5.6 案例三:基于VaR的贷款合同法律风险评价模型

5.6.1 引论

5.6.2 模型建立

5.6.3 贷款合同法律风险评价比较优化实证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及其网络化

6.1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

6.1.1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及其功能

6.1.2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指标及其警戒线

6.1.3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流程

6.2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6.2.1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6.2.2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系统结构及运作流程

6.2.3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系统信息沟通机制

6.3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网络化的理论基础

6.3.1 网络化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6.3.2 网络化治理理论产生的标志

6.3.3 网络化治理理论是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网络化的理论基础

6.4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网络化

6.4.1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优化的必要性

6.4.2 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的网络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企业法律风险决策及防控机制

7.1 企业法律风险决策

7.1.1 企业法律风险决策类型

7.1.2 企业法律风险决策方法

7.2 案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企业法律风险评级

7.2.1 建立企业法律风险评级指标体系

7.2.2 企业法律风险评级因素值的标准化

7.2.3 法律风险评级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7.2.4 网络模型的训练及企业法律风险评级

7.3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7.3.1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构

7.3.2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制度

7.3.3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理念与文化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人类社会自16世纪中叶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便进入了漫长的社会转型期,开始了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由阶级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变。风险社会中,风险成为威胁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课题。法律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的一种,自然属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中国,在以市场经济转轨为核心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企业法律风险表现出高不确定性、多样性、复杂性、广泛性、损失严重性、投机性、以及国际化、全球化特征。本文试从法律风险的风险理论角度,探讨企业法律风险及其成因、企业法律风险的预警机制构建及其网络化、企业法律风险决策及其防控机制。
   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现有的企业法律风险相关理论:基于风险渊源的风险理论、基于风险管理的风险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同时,对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了综述和述评。
   其次,初步构建了法律风险及其管理理论研究范式。法律风险和风险一样,具有损失性、不确定性、客观性,因此,法律风险不失为一种风险。但法律风险同时具有建构性、可控性和规范性等法律属性。法律风险理论构建,无疑为法律风险及其管理理论研究范式的构建提供了前提,也为企业法律风险辨识、估计、评价、预警和决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以我国开始向风险社会转型为视角,系统概括了社会转型和我国社会转型的表现形式,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总结出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全面性、多重性和融合性。揭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法律风险特征:高不确定性、多样性、复杂性、广泛性、损失严重性、投机性、以及国际化、全球化。然后针对企业法律风险的不同类型,探讨了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三鹿事件和华夏证券破产事件中的企业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
   第四,通过实证分析厘清了企业法律风险辨识、估计、评价、预警和决策的关系,分别建构企业法律风险辨识的方法体系、企业法律风险估计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并对企业法律风险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进行选择。确定了企业法律风险预警的指标及其警戒线水平,以及企业法律风险决策的类型及决策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构建了流通企业破产法律风险估计模型并提出了优化思路,同时对企业税务筹划法律风险的合成估计方法进行了示范性改良和优化,最后深入探讨了VaR模型及方法在金融机构贷款合同法律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并进行比较优化。
   第五,在对企业法律风险辨识、估计、评价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企业法律风险预警的指标及其风险警戒线水平,并构建了由企业法律风险数据库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警示子系统共同构成的企业法律风险预警系统。同时介绍了系统的运作流程。以网络化治理理论为基础,实现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网络化。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网络化实际是对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的优化,目的在于通过连线政府、其他企业法律风险预警系统和利益相关者终端以获取更优的评估指标、更准确的评估方法和更有效的信息。
   最后,概括了企业法律风险拒绝、接受和选择三种风险决策类型,以及企业法律风险决策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企业法律风险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由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构体系、制度体系以及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理念和文化共同构成的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