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RInSAR与PSInSAR联合监测矿区时序地表形变研究
【6h】

CRInSAR与PSInSAR联合监测矿区时序地表形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InSAR技术监测矿区沉降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PSInSAR及CRInSAR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

1.3.1 常规DInSAR技术主要局限

1.3.2 PSInSAR技术监测形变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差分干涉测量相关技术

2.1 InSAR及DInSAR技术

2.1.1 InSAR基本原理

2.1.2 DInSAR基本原理

2.1.2 DInSAR技术主要处理流程

2.2 PSInSAR技术

2.2.1 PSInSAR基本原理

2.2.2 PSInSAR技术处理流程

2.3 CRInSAR技术

2.3.1 CRInSAR基本原理

2.3.2 CRInSAR技术处理流程

2.4 小结

第三章 高相干点目标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

3.1 CR点目标识别

3.1.1 RD模型转换算法

3.1.2 基于强度与相关系数综合评定指数的新算法

3.1.3 河南地区CR点目标提取实验

3.1.4 精度分析

3.2 PS点目标识别算法

3.2.1 常用的PS点目标识别算法

3.2.2 基于三重指数串行的PS点目标识别算法

3.2.3 河南地区PS点目标提取实验

3.2.4 PS点目标稳定性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PS-CR基线网络布设及形变差分模型建立

4.1 基线网络布设及信息存储方案

4.1.1 PS-CR基线网络布设方案

4.1.2 信息存储方案

4.1.3 基线边质量评估

4.1.4 河南地区PS-CR基线网络试验结果

4.2 基于线性模型的形变差分模型建立

4.3 基于周期函数模型的形变差分模型建立

4.4 小结

第五章 PS-CR基线网络时空维解缠

5.1 基于LAMBDA方法的时间维解缠

5.1.1 已有时间维解缠方法

5.1.2 LAMDBA方法概述

5.1.3 基于虚拟观测值的病态方程求解

5.1.4 整周模糊度搜索策略

5.2 附有CR点约束的PS-CR基线网络空间维解缠

5.2.1 已有空间维解缠算法

5.2.2 附有CR点约束的间接平差模型

5.2.3 基于雅可比迭代法的间接平差参数估计

5.2.4 残余相位分解与时序形变量反演

5.3 模拟实验研究

5.3.1 CRInSAR模拟实验

5.3.2 PSInSAR模拟实验

5.4 小结

第六章 CRInSAR与PSInSAR联合反演河南矿区时序沉降

6.1 实验数据与测区概况

6.2 实验总体流程设计

6.3 CR点形变提取实验

6.3.1 CR点的安装与设计

6.3.2 CR点行列号信息的获取

6.3.3 CR点形变模型建立与形变值求解

6.3.4 CR点高程改正值提取

6.3.5 结果分析与精度评价

6.4 附有CR点约束的PSInSAR监测矿区沉降实验

6.4.1 基于线性模型的大区域线性形变速率场探测实验

6.4.2 基于周期函数模型的白沙水库周边矿区时序形变场反演实验

6.4.3 矿区沉降结果分析与解译

6.4.4 精度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内容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分布密集,采矿活动频繁,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对矿区进行长期、动态的沉降监测,可及时掌握矿区地表的移动和破坏,对预防潜在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技术,然而DInSAR技术受时间与空间失相干影响严重,不符合矿区监测的高精度实时监测的要求。而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与人工角反射器差分干涉测量(CRInSAR)技术均为基于高相干目标点的时间序列形变监测手段,不受时间空间失相干严重影响,同时通过对相邻两目标点之间的相位作差,可极大的减弱模型中大气延迟相位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矿区沉降的监测中,以提高矿区地表形变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分别针对两种技术的理论、处理流程、算法及可靠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讨论与阐述,提出一套PSInSAR与CRInSAR联合解算算法流程,其中分别对CR点与PS点目标的探测方法,PS-CR基线网络的布设方案,PS-CR联合解算算法的流程设计,基于线性形变差分模型和周期函数差分模型的建立以及时空维相位解缠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贡献如下:
   1、提出一种基于强度与相关系数综合评定指数的CR点目标识别方法。在RD模型定位的基础上,综合后向散射强度和相干系数提取CR点。应用该方法在获取的六景研究区域SAR影像上分别查找CR点位置,并将不同影像上相邻CR点间距离进行比较以验证结果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探测CR点位置信息的误差为1像元左右,不受自然环境限制,且避免了人为目视查找的误差;
   2、设计了一套将相干系数阈值法,振幅离差指数阈值法与强度阈值法串行的PS点目标识别方法,在研究区域的14景SAR影像中进行应用,并将幅度标准差,相位标准差和相干系数标准差作为PS候选点的稳定性分析工具对探测出的PS候选点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3、提出了针对PS-CR整体基线网络的布设方案及具体信息存储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S-CR基线网络中任一基线边的线性和周期性形变差分相位模型。具体采用Delaunay三角形附加距离限制原则进行基线网络布设,应用邻接矩阵模型方案以存储基线网络信息,同时解决了基线信息存储中遇到的重复边检测难题;
   4、提出了PSInSAR与CRInSAR时空维解缠算法。将CR点上计算得出的形变参数值及高程改正值作为研究区域中PS-CR基线网络的约束,进而通过间接平差观测法估计出PS网形变参数和高程改正值的全局最优解。实现了CRInSAR技术与PSInSAR技术的结合,可修正由于参考点选取不当而出现的不合理抬升点,更加合理地反应研究区域的真实沉降情况,同时可有效地应用于研究区域内无外部起算数据的情况,适用性更广。
   5、提出一套完整的CRInSAR与PSInSAR联合解算算法和流程,有效的将两种技术结合,并分别应用模拟实验和真实数据实验对提出的联合解算算法流程进行验证。通过模拟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联合算法流程结果可靠,加入了CR点约束后的形变速率结果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算法理论上的可行性。在真实数据实验中,首次将联合算法应用于河南白沙水库周边矿区密集区,首先应用线性速率模型对实验区域进行线性速率的探测,通过与传统PSInSAR算法实验结果对比,证实了加入CR点约束后的算法可修正不合理抬升点,与水准实测结果更加吻合;为了进一步研究矿区时间序列沉降发育情况,实验提取了白沙水库周边区域进行专门研究,并采用周期函数模型作为差分相位模型,结果表明白沙水库周围区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沉降,在煤矿分布区域内大面积累积沉降量超过了10cm,形变以线性沉降趋势为主。应用已有的水准点实测形变值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可达约2.1m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