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根管冲洗液冲洗效果评价
【6h】

不同根管冲洗液冲洗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不同根管冲洗液清洁根管能力比较

2.1概述

2.2材料与方法

2.3结果

2.4讨论

第三章不同冲洗液对根管微渗漏影响的研究

3.1概述

3.2材料和方法

3.3结果

3.4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根管清理技术研究进展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以离体牙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比较几种常用冲洗液组合清洁根管的效果,并采用葡萄糖定量法评价其对根尖封闭能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扫描电镜观察:选择单直根管离体上前牙6颗进行根管预备,按不同分组采用不同冲洗液进行根管冲洗。 A组:预备中依次用17%乙二胺四乙酸和1%次氯酸钠冲洗,预备后用17%乙二胺四乙酸冲洗; B组:预备中依次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1%次氯酸钠冲洗,预备后用3%过氧化氢冲洗; C组:预备中依次用10%枸橼酸和1%次氯酸钠冲洗,预备后用10%枸橼酸冲洗; D组:预备中依次用1%盐酸四环素溶液和1%次氯酸钠冲洗,预备后用1%盐酸四环素溶液冲洗; E组:预备中和预备后均用1%次氯酸钠冲洗; F组:预备中和预备后均用生理盐水冲洗。 每颗牙冲洗量均为25ml,冲洗时间为8分钟。将牙根沿纵轴均匀劈开,在距根尖3mm、6mm、9mm处刻痕标记,常规方法制作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分别对根管冠1/3、根管中1/3和根尖1/3进行观察并照相。 2.微渗漏实验:选择单直根管离体牙61颗,随机分为7组进行根管预备,按照上述分组采用不同冲洗方法进行根管冲洗(G组冲洗方法同F组)。干燥后用AH-PLUS糊剂和牙胶尖侧向加压法充填根管。置于微渗漏检测模型上,于第1,2,4,7,10,15,20,30天取样进行微渗漏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 结果: 1、D组根管清洁效果最好,根管壁上无残存碎屑和玷污层存在,牙本质小管口大量开放,且无脱矿现象存在;A组、C组有少量残屑存在,但无玷污层覆盖根管壁,牙本质小管口开放程度高,冠方牙本质有部分脱矿;B组中等量残屑覆盖根管壁,牙本质小管口开放数量少;E组、F组根管壁被大量残屑、玷污层和细菌覆盖,仅E组冠1/3可见少数牙本质小管口开放,余视野内无开放性牙本质小管口可见。 2、微渗漏量从大到小依次为:F组>E组>B组>D组>A组>C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观察时点A组、B组、C组、D组、E组与F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第10、15、20、30天A组、C组与E组、F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第20、30天A组、C组、D组与B组和E组、F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A组、C组、D组之间葡萄糖微渗漏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两种冲洗液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冲洗液。 2、去除玷污层可有效减少根管微渗漏的发生。 3、17%乙二胺四乙酸、10%枸橼酸与1%次氯酸钠配伍使用效果相当,但都容易造成管间牙本质过度脱矿,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严格控制冲洗时间。 4、1%盐酸四环素联合1%次氯酸钠清洁根管、去除玷污层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微渗漏的发生,是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的冲洗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