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6h】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老龄化状况及其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2.1 人口老龄化概述

2.1.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2.1.3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

2.2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2.1 老龄化程度严重

2.2.2 老龄化速度较快

2.2.3 老龄化地区差别明显

2.3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2.3.1 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2.3.2 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

2.3.3 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

2.4 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制度的影响

2.4.1 老龄化对农村养老需求的影响

2.4.2 老龄化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影响

2.4.3 老龄化对养老基金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

3.1.1 调查试点阶段(1986年—1991年)

3.1.2 扩大试点阶段(1992年—1998年)

3.1.3 整顿发展阶段(1998年底至今)

3.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城乡制度差距过大

3.2.2 保险基金问题重重

3.2.3 政策落实程度不高

3.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政府责任履行不到位

3.3.2 养老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3.3.3 群众养老观念落后

第四章 不同地区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比较分析

4.1 广东中山模式

4.1.1 制度实施过程与背景

4.1.2 制度特点

4.2 江苏模式

4.2.1 制度实施过程与背景

4.2.2 制度特点

4.3 上海模式

4.3.1 制度实施过程与背景

4.3.2 制度特点

4.4 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4.4.1 三种模式的相同之处

4.4.2 三种模式的差异之处

第五章 基于老龄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思路

5.1 对于三种地区模式的经验借鉴

5.1.1 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5.1.2 自愿保险与强制性保险相结合

5.1.3 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

5.2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对策

5.2.1 加强养老保险法制建设

5.2.2 规范养老保险运作流程

5.2.3 完善保险资金筹集渠道

5.2.4 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5.2.5 健全养老保险监管体系

5.2.6 加强舆论宣传

5.3 健全农村养老保险的配套措施

5.3.1 推动“家庭—社会”养老双轨机制

5.3.2 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一体化

5.3.3 实行农村养老保险优惠政策

5.3.4 增强农民参保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从其产生原因来看,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增加是导致老年化现象的主要因素。从我国老龄化地区比较来看,农村老龄化比城市更为严重,其老龄人口比例更大,老龄化速度更快,同时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从其影响来看,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养老保障需求加大,养老保障模式受到冲击,养老基金管理体制需要改革,为此,急需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调查试点阶段、扩大试点阶段、整顿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试点阶段,但仍然存在城乡差距过大、基金管理混乱以及具体政策无法落实等问题。从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来看,广东省、江苏省以及上海市三个地区具有典型性。广东以新的保险体系完全取代原来的制度,江苏省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上海则在原来的养老保险体制之外建立了小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遵循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自愿保险与强制性保险相结合、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措施上,应该加强养老保险法制建设、规范养老保险运作流程、完善保险资金筹集渠道、健全保险基金监管体系、提高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同时还应该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如“家庭—社会”养老双轨机制、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一体化、农村养老保险优惠政策等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