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磁辐射源危险性评价与防护管理研究
【6h】

电磁辐射源危险性评价与防护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电磁波与电磁辐射源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电磁辐射的危害研究

1.3.2电磁辐射与人体的耦合机制研究

1.3.3电磁辐射的安全剂量与标准研究

1.3.4电磁辐射防护与管理研究

1.4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目的

1.4.2研究内容

1.4.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电磁污染的事故树分析

2.1事故树分析法简介

2.2电磁污染事故树的构建

2.3电磁污染事故树的简化与定性分析

2.3.1判别最小割(径)集数目

2.3.2求结构函数

2.3.3求结构重要度

2.3.4结论

2.4电磁污染事故的定量分析

2.4.1确定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

2.4.2计算顶上事件的概率

2.4.3求概率重要度

2.4.4求临界重要度

2.4.5结论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评价

3.1危险性评价方法介绍

3.2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指数评价法

3.2.1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评价的层次模型

3.2.2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指数评价法

3.2.3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评价应用实例

3.3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法

3.3.1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3.3.2电磁辐射污染事故的可能性

3.3.3电磁辐射事故后果的严重度

3.3.4电磁辐射事故的危险性及其分级

3.4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

3.4.1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3.4.2实例评价

3.4.3结论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常用电器电磁辐射测试分析与防护

4.1电磁污染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电磁辐射的测量

4.2.1电磁辐射测量基础知识

4.2.2电磁辐射的测量仪器

4.2.3电磁辐射源的测量方法

4.3常用电器电磁辐射测试分析与防护

4.3.1微波炉电磁辐射测试分析与防护

4.3.2电视机电磁辐射测试分析与防护

4.3.3电脑电磁辐射测试分析与防护

4.3.4其它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与防护

4.4移动电话电磁辐射测试分析与防护

4.4.1手机电磁辐射测试实验

4.4.2手机电磁辐射实验结果及讨论

4.4.3手机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4.5电磁辐射防护材料综述

4.5.1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

4.5.2电磁屏蔽材料

4.5.3电磁吸波材料

4.5.4电磁防护产品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电磁辐射源的管理

5.1常见的电磁辐射源

5.1.1广播电视发射设备

5.1.2通讯发射及接收设备

5.1.3电力系统设备

5.1.4工业、科研、医疗等使用的高频设备

5.1.5各类家用电器

5.1.6交通干线两侧及电气化铁路的电磁污染

5.2电磁辐射源管理

5.2.1电磁辐射源现状

5.2.2电磁辐射源管理目标

5.2.3电磁辐射源管理原则

5.2.4电磁辐射源管理依据

5.2.5电磁辐射源管理模式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全文主要结论

6.2主要的创新点

6.3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

展开▼

摘要

本文重点从安全系统工程学出发,把电磁辐射污染看作安全“事故”,从理论上分析电磁污染事故发生的具体过程和概率,并建立一整套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事故树分析法探讨电磁辐射污染事故发生的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电磁污染事故发生的概率为10<'-5>,此结果表明当前电磁污染确实存在,但发生的概率不大。 (2)建立了评价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的三种评价方法:即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指数评价法、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实例分析表明,这些方法用于评价电磁辐射源的固有危险性是可行而有效的。 (3)对手机、电脑、电视机、微波炉等常见电磁辐射源的辐射情况进行了系列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常用电器的电磁辐射污染确实存在,但并不十分严重。 (4)综合分析了目前电磁辐射防护的常用方法、措施以及电磁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当前我国人工电磁辐射源常见的种类、分布情况及其管理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