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耦合视角下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
【6h】

耦合视角下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产业耦合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

2.1.3 传统产业

2.2 基础理论综述

2.2.1 产业关联理论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机制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的主要内容

3.1.1 产业要素耦合

3.1.2 产业结构耦合

3.1.3 产业布局耦合

3.1.4 产业政策耦合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的过程

3.2.1 萌芽期

3.2.2 成长期

3.2.3 发展初期

3.2.4 发展中后期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的运行机制

3.3.1 政府推动机制

3.3.2 要素传导机制

3.3.3 收益倍增机制

3.3.4 空间联动机制

3.3.5 产业链融合机制

第四章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与传统产业耦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4.1.1 部分产业初具规模

4.1.2 关键技术掌握良好

4.1.3 龙头企业成长迅速

4.1.4 重点产品投入市场

4.2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

4.2.1 科研资源丰富,科技成果众多

4.2.2 产业基础雄厚,产业成长环境好

4.3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1 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

4.3.2 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失

4.3.3 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能力弱

4.3.4 缺乏高科技人才

4.3.5 地区发展不平衡

4.4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的必要性

4.4.1 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4.4.2 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

4.5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的可行性

4.5.1 产业关联度高,为产业耦合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4.5.2 产业间呈现耦合趋势,为产业耦合提供了拉力

4.5.3 产业政策的导向性显著,为产业耦合提供了推力

第五章 耦合评价模型与吉林省代表性产业实证研究

5.1 耦合评价模型构建

5.1.1 模型的构成及功能

5.1.2 模型构建

5.1.3 耦合指标体系设计

5.2 吉林省代表性产业实证研究——以碳纤维产业和汽车产业为例

5.2.1 产业选择依据

5.2.2 产业概况

5.2.3 指标体系检验与权重确定

5.2.4 数据来源与整理

5.2.5 耦合关联度与持续发展度计算

5.2.6 结果评价与根源分析

第六章 耦合视角下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耦合发展机制

6.1.1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展地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6.1.2 消除地方经济壁垒,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6.1.3 加强规划、引导和协调

6.2 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6.2.1 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6.2.2 创新具有引导性和激励性的财税体系

6.2.3 建立产业创新体系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后危机时代,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路径,我国各地区都制定了发展地方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决策。作为欠发达地区,吉林省要在传统产业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类产业的良性互动就成为必然。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进行相关概念辨析和基础理论综述;第三章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机制;第四章分析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并对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五章运用耦合评价模型对吉林省代表性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在产业耦合的视角下为吉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