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
【6h】

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留给后人无尽的思想财富,发现“人的复杂性”是他卓越的贡献,能够指出问题所在就是伟大的成就。在文艺复兴晚期这个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莎士比亚的悲剧着重探讨“人自身各种欲望与理性的对立导致的失衡”的结局,由此产生的思考。在文艺复兴早期,人的“欲望”得到最大力度的弘扬,人不再是上帝的羔羊,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欲望如果不在理性的范围内加以控制,就会走向善的反面,即“恶”。而“善恶”的对立正是由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而产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悲剧人物身上,体现了“二元对立”思维创作下人物的悲剧命运。理想与现实对立失衡导致的悲剧,如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个人野心与人性追求的对立矛盾所导致的悲剧,如麦克白、麦克白夫人、克劳狄斯、伊阿古、爱德蒙等;纯净心灵与极端利己主义对立冲突所导致的悲剧,如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坚强意志到刚愎自用所导致的悲剧,如李尔王。从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结局来看,他看到了“人自身各种欲望与理性的对立导致的失衡”而产生的悲剧,但是莎士比亚并没有找到如何避免这种“失衡”的“平衡点(度)”,这也是他留给我们的问题,即“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人是有“理性能力的”,苏格拉底很早就已提出“人的理性能力”的观点。我认为,“平衡点”的寻找,要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正如本·琼生所言:“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戏剧给今人的基本启示是:知行合一,内外平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走到极致,而是要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是不断被打破的。“不平衡”是从古至今人人都有的,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个体的人是平衡的,要害在于“侧重点”在哪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要根据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条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做出具体的选择。

著录项

  • 作者

    任艳;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柳东林;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561.073;
  •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戏剧作品; 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