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产主义的实践本性——马克思的《手稿》、《提纲》、《形态》共产主义思想研究
【6h】

共产主义的实践本性——马克思的《手稿》、《提纲》、《形态》共产主义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理解共产主义的逻辑前提

(一) 共产主义与马克思新哲学的内在关系

(二) 人、实践、社会、历史

二、实践是共产主义的本质属性

(一) 《手稿》中的共产主义与实践

(二) 《提纲》中的共产主义与实践

(三) 《形态》中的共产主义与实践

(四) 实践与共产主义的内在逻辑

三、理解共产主义理念

(一)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二) “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三) 共产主义“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四、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 实践品格——民族复兴的内驱力

(二) 主体性彰显——理解“以人为本”

(三) 世界性的和谐社会——人类解放的时代性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为了认识一种思想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同时了解这一思想产生和发展时所处的意识形态环境,必须揭示出这一思想的内在整体,即思想的总问题。”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亦是如此。实践概念首先是共产主义的理论起点。它一方面打通了经验世界和理论世界;另外,也蕴含了现实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意义。通过实践概念,马克思获得实践辩证逻辑,以及以此逻辑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这些均作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逻辑内核而存在着。从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来看,它基本上是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形成同步,两者不论从理论内核和价值旨趣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在马克思这里,实践概念具有的三重维度,即价值性维度、现实性维度以及逻辑性维度。通过这三重维度,马克思把人、自然、社会、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理顺,使自由与必然、存在与本质、个性与类、对象化与自我确证之间的矛盾并在历史视野中合理地解决。所以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应当基于实践本性。不去苛求共产主义的社会模式和具体制度,而从本性去审视共产主义所要传递的全新理念。在具体的时代中,把握共产主义所蕴含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由和谐的实践品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