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众传播语境下东北“二人转”传播形态转化研究
【6h】

大众传播语境下东北“二人转”传播形态转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语境的文化阐释

一、语境的层次

二、情景语境的构成

(一)传播主体

(二)传播场合与途径

(三)传播活动的范围和主题

三、情景语境的应用

(一)传播主体

(二)传播场合与途径

(三)传播活动的范围和主题

第二章 剧场二人转的叙事结构

一、二人转的起源与流传

(一)二人转的起源

(二)始于农村的二人转——二人转的早期传播形态

二、传统二人转的叙事模式

三、现代二人转

四、现代二人转的叙事

(二)现代二人转的说

(三)现代二人转的扮

(四)现代二人转的舞

(五)现代二人转的绝

第三章 屏幕上的二人转

一、电视剧中的二人转

(一)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二人转元素

(二)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二人转元素的局限性

二、东北喜剧小品中的二人转

三、电视屏幕上的原生态二人转

第四章 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看二人转的传播

一、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

二、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三、电视传播的特性

(一)双重信息传播

(二)屏上人际传播

(三)媒介兼容传播

四、二人转的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一)传播者

(二)讯息

(三)媒介

(四)接收者

(五)效果

第五章 叙事原形的延伸——二人转的文化阐释

一、二人转的结构原形

二、二人转的性别叙事

三、二人转的叙事原形

第六章 二人转的美学意义

一、二人转的美学基础

(一)以丑化美,美到极限。

(二)滑稽讽刺,韵味悠长。

(三)幽默风趣,善解人意。

二、二人转的“土野美学”

三、狂欢的二人转

(一)狂欢——二人转“俗”之魅力

(二)二人转的狂欢特点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二人转在东北地区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因其浓郁的泥土气息和独特的乡音乡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被称为东北黑土地上的“山花野草”。近些年,随着东北文艺作品的火爆,二人转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并从城市走向了电视荧幕。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了小品《不差钱》,二人转演员出身的小沈阳在一夜之间火爆全国,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东北热”。东北二人转火爆银屏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二人转作为一种乡土文化,其本身带有粗鄙的特点,这种粗鄙被毫无遮掩的暴露在电视屏幕上时,带来了电视节目低俗化的问题。 东北二人转与电视屏幕相结合到底是喜是忧呢?本文运用电视文化学和传播学理论,以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相印证的方法,以二人转的文化特点和传播为研究对象,对东北二人转进行搜集、整理与研究,并对东北三省以东北地方文化为核心打造的电视节目进行样本分析和研究,探讨在大众传播语境下东北二人转的电视形态转化问题,为中国电视打造自己的原创电视叙事语言而寻求理论依据和实践效果。 本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对语境的界定和探讨。话语、主体性和语境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三个要素,对语境的界定和探讨揭示不同的语境下二人转的传播形态,为本论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二人转的叙事方式及银幕二人转的叙事方式。二人转在产生及发展的二百多年历史中,经历了从传统到屏幕的发展。因此,对传统二人转的叙事方式及电视屏幕二人转的叙事方式的研究能够揭示二人转发展的脉络特点,探讨二人转电视形象转化的基本规律。 三、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从传播方式的改变入手探讨东北二人转在小剧场传播形式下异常火爆的原因。 四、叙事原形的延伸及二人转的美学意义。从东北民俗和信仰的历史脉络中去把握东北二人转作为近现代民俗艺术形式的发生根源,追寻二人转深远的仪式原形,对二人转进行文化阐释,揭示东北文化内在的涵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