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劳动价值论研究——构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形式
【6h】

劳动价值论研究——构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形式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 言

第一章导 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主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主题

第二节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章价值理论的回顾

第一节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一、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

二、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三、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古典政治经济学反对者的价值理论

一、萨伊的“要素价值论”和“效用论”

二、马尔萨斯的“供求论”

三、约翰·穆勒的“综合价值论”

第三节边际效用价值论

一、边际效用价值论

二、现代边际效用价值论

第四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科学地分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等基本范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科学地论证了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并对创造价值劳动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探讨

三、马克思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价值形式理论

四、对商品价值量决定问题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重建价值理论的劳动论基础

第一节智力及其活动机制

一、智力的定义

二、劳动能力与智力活动机制

三、智力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知识及知识劳动的超时空特性

第三节劳动是劳动者生产力的使用

第四节重新认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别

一、以往人们对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认识

二、依据劳动内涵的新界定,深化对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认识

第五节劳动投入产出模型

第四章重建马克思价值源泉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价值源泉理论的逻辑体系

第二节国内学者关于价值源泉理论的观点综述

第三节重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价值源泉理论

一、马克思价值源泉理论的局限性

二、马克思价值源泉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知识创造价值的根本特征

第五节重新认识马克思“整体工人”的思想

第六节简评“知识创造价值论”

第五章人工智能创造价值辨析

第一节信息革命:高智能的机械演进

第二节人工智能创造价值及其实质

第三节以往对高自动化企业利润来源的认识误区

第六章重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第一节国内学者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再认识

一、马克思为什么要提出一般生产劳动的概念

二、从一般生产劳动引伸到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三、从商品经济下的生产劳动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的生产劳动

第三节破解生产劳动问题长期争议之谜

第四节用新标准看生产劳动的范围

一、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

二、知识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三、关于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的劳动属性问题

第七章重建马克思价值量理论

第一节价值源泉决定价值计量

第二节价值量是劳动能力消耗量和知识量的统一量

第三节价值量计量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关于价值量计量的理论

二、劳动力能量消耗量的计量

三、知识量的计量

四、效用的度量问题

第四节超越价值量的传统认识观念

一、现代物理学的启示

二、价值量的两象性及其经济学意义

三、价值量的测不准原则

四、恩格斯的天才预见

第八章马克思价值范畴的效用含义与边际效用价值论

第一节价值、交换价值及使用价值三个范畴的统一性

一、马克思区分了价值、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

二、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内在统一性

第二节价值范畴多种涵义的统一

第三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

第九章重建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国内学者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第三节价值构成分析

一、个体劳动产出的构成分析

二、企业内部门劳动产出的构成分析

三、企业整体劳动产出构成分析

第四节新劳资分配理论

第五节简评西方收入分配理论

一、西方资产阶级收入分配理论的理论基础

二、简评资产阶级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十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经典到现代的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问题

一、关于劳动价值论适用性问题的主要观点综述

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适用性的科学界定

第二节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不容置疑

第三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经典到现代的发展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劳动价值论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现在曾出现四次全国性的集中讨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来自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的挑战,劳动价值论亟待发展。本文旨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这个根本原则基础上,探讨劳动价值论的现代形式,试图实现劳动价值论从经典到现代的发展,解决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本着这一宗旨,我们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重新抽象出劳动的本质规定性;以发展的劳动概念为基础,综合运用逻辑分析、辩证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多种方法构建了劳动价值论的现代形式;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围绕劳动价值论长期未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检验新建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取得以下研究成果和结论: 1.重建马克思劳动论。我们把对人类劳动活动的认识深入到微观过程后,有两项重要理论发现:一是知识是形成人类劳动活动的独立要素。提出劳动是由人的智力、体力和大脑中的知识三要素构成的。这三要素构成劳动者生产力,劳动是劳动者生产力的使用。二是知识劳动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跨时空与多个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者形成结合劳动的超时空特性。揭示了劳动者的个体劳动本质上是一种结合劳动或协作劳动。对劳动内涵的新认识完全突破了马克思关于劳动是劳动者智力和体力消耗的界定,发展了马克思劳动论,为构建现代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重建马克思价值源泉理论。知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与物质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知识的使用价值是与人脑智力结合形成智力劳动,知识的价值就是知识在智力劳动中的贡献额。知识具有不断的“生殖能力”。劳动按时空特性应区分为活劳动、物化劳动和可再生的物化劳动即知识,突破了马克思仅将劳动区分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理论。提出了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活劳动创造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活劳动本身创造的价值,一是与活劳动融合在一起的知识创造的价值。 3.人工智能具有使知识与知识结合产生新知识的功能。据此得出人工智能是创造价值的,但人工智能创造价值的实质是活劳动和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以外的知识劳动者共同创造的价值。从而回答了高度自动化企业的利润来源。 4.就劳动价值论来看,生产劳动就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判断一项劳动是否是生产劳动,只要看这个劳动是否是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是否创造商品价值。任何生产劳动中都包含知识劳动者的劳动,知识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劳动始终属于生产劳动,而且是最重要的生产劳动。从而解决了有关科学研究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劳动是否属于生产劳动的长期争论。 5.重建马克思价值量理论。价值量是生产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消耗量与知识量的统一量,提出了价值量的二象性理论。从生产者来看,价值量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从消费者来看,价值量就是商品的效用价值。从价值量二象性推出剩余价值就是知识价值。价值实体是由劳动决定的,但交换价值是由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就是交换价值。 6.作为价值源泉的知识,同时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知识的这种双重属性使价值包含了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也包含了价值的含义,并通过交换价值实现了统一。从而揭示了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三个范畴不仅对立而且统一。价值必须放在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中去考察,使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概念统一起来。 7.在活劳动创造价值中有一部分是劳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贡献的价值。这部分价值不是活劳动本身新创价值,这部分价值应为社会支配,国家可以拿出一部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这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制度的价值理论依据。 本文重点研究了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劳动理论、价值源泉理论和价值量理论。很少涉及价格理论,对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关系的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不够,这是本文的不足,因而也是本题目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