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和菰(Zizania latifolia)的远缘渐渗性杂交引起水稻基因组广泛的遗传变化
【6h】

水稻和菰(Zizania latifolia)的远缘渐渗性杂交引起水稻基因组广泛的遗传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前言

1.1远缘杂交的意义

1.2远缘杂交引起基因组序列变化

1.3远缘杂交引起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变化

1.4远缘杂交引起基因表达变化

1.5前人研究的局限性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2分子生物学试剂和菌种

2.3引物

2.4实验方法

3.结果

3.1用AFLP技术研究渐渗系水稻的遗传变化

3.2用Southern杂交研究渐渗系水稻的遗传变化

3.3序列分析

3.4染色体定位

3.5聚类分析

4.讨论

4.1变化发生在早期

4.2遗传变异的方式

4.3同源序列也容易发生变异

4.4染色体定位

4.5变异的可能机制

5.结论

6.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远缘杂交在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人的研究表明远缘杂交常常伴随着程序化的序列删除.我们首次实现了野生水稻菰(Zizania latifolia)和水稻松前(cv.Matsumae)的渐渗性远缘杂交,并引起了后代表型广泛的变异.先前的研究表明渐渗系后代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序列变异.这里我们采用AFLP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发生变异的序列.我们选取了3个有代表性渐渗系后代进行研究,共用了112个引物组合,得到了3171条带.在3个渐渗系中都检测到了大量的变异序列,在RZ1中,共得到1981条带,多态性带为583(29.4%)条;在RZ2中共得到2100条带,多态性带为654(31.1%)条;在RZ35中,共得到2098条带,多态性带为686(32.7%)条.通过Southern杂交也检测到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序列变异.我们克隆了466条变异序列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突变的主要形式是碱基替换,只有少量的缺失,插入.BlastX查询结果显示变异序列中,51.3%为非编码序列,14.5%为编码推测蛋白的基因,13.6%为已知功能基因,20.6%为转座子或反转座子.把测序的序列定位到染色体上发现它们在染色体上分布并不均匀,每条染色体上平均变异数量从26.7条到4.7条不等.变异序列在3个渐渗系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分布也是不相等的.通过T检验证明突变发生在亲本松前胚发育的早期,然后遗传给渐渗系后代.根据AFLP带对渐渗系及亲本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渐渗系在遗传距离上发生了变化.

著录项

  • 作者

    王永明;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学科 遗传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宝,胡波;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1.1;
  • 关键词

    远缘杂交; 渐渗系; AFLP;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