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朱熹诗学对李睟光的影响研究--以《芝峰类说》的接受为中心
【6h】

朱熹诗学对李睟光的影响研究--以《芝峰类说》的接受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内容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1.4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朱熹诗学在李睟光之前的传播情况

2.1朱熹生平及其诗学思想

2.2李睟光之前朱熹诗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发展

2.2.1朱熹诗学在高丽朝末期的传播情况

2.2.2朱熹诗学在朝鲜朝前期的传播情况

2.2.3朱熹诗学在朝鲜朝中期的传播情况

第三章李睟光生平及其诗学思想

3.1李睟光生平及其诗学思想

3.2李睟光接受朱熹诗学影响的方式

第四章朱熹诗学对李睟光“诗道观”的影响

4.1性理学视域下的“文道观”

4.1.2“重道轻文”

4.2诗歌与道学的关系

4.2.1“诗本小技”

4.2.2“释怀亦可”

第五章朱熹诗学对李睟光“性情说”的影响

5.1.2“诗本性情”

5.2“以理抑情”的诗教观

5.2.2“性情之正”的诗教要求

第六章朱熹诗学对李睟光“自然观”的影响

6.1.诗歌情感的自然

6.2.诗歌创作的自然

6.2.1反对苛繁声律

6.2.2反对过度用典

6.2.3反对盲目模仿古人

6.3诗歌风格的自然

6.3.1平淡近理

6.3.2含蓄有味

第七章朱熹诗学对李睟光“评诗法”的影响

7.1直寻本意,注重勘误

7.2反对穿凿附会

7.3涵泳自得

第八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呈涵;

  •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

  • 授予单位 延边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克军;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10;
  • 关键词

    朱熹; 诗学; 李睟光; 影响研究; 芝峰类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