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前景研究
【6h】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前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沿边开发开放的研究

1.2.2 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

1.2.3 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沿边开放含义及意义

2.1.1 沿边开发开放含义

2.1.2 沿边开发开放意义

2.2 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相关理论

2.2.1 边境经济合作区概念界定

2.2.2 资源禀赋理论(H-O理论)

2.2.3 地缘经济学说

2.2.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5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设立和龙边境合作区背景及现状

3.1 设立和龙边境合作区背景

3.1.1 设立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区位优势背景

3.1.2 设立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宏观政策背景

3.2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现状

3.2.1 和龙市县域经济现状及问题

3.2.2 和龙市产业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3.2.3 和龙口岸及其运行情况

3.2.4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基本情况

第四章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SWOT分析

4.1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优势(S)分析

4.1.1 口岸与对朝经贸合作优势

4.1.2 资源优势

4.1.3 政策优势

4.2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劣势(W)分析

4.2.1 地方财力短缺

4.2.2 社会环境纷繁复杂,边疆稳固形势严峻

4.3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机遇(O)分析

4.3.1 “一带一路”建设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注入新活力

4.3.2 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机遇

4.3.3 “睦邻友好、富民安邦”外交政策机遇

4.4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挑战(T)分析

4.4.1 对朝经贸合作的不稳定性

4.4.2 激烈的外部竞争

第五章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前景及对策

5.1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前景

5.1.1 促进图们江地区的互联互通

5.1.2 稳步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5.1.3 推动边境国际旅游

5.1.4 积极营造生态平安福地

5.1.5 打造东北经贸合作宝地

5.2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对策

5.2.1 充分发挥边境合作区功能

5.2.2 完善投资环境与经营环境

5.2.3 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

5.2.4 争取政策保障措施,加强区域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沿边开发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之一,我国的沿边开发开放战略是从1992年开始实施的。1992年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黑河、辽宁省丹东、内蒙古满洲里15个边境开放城市是我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开始实施的标志。沿边地区作为我国陆地与周边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我国大部分沿边地区即边境地区集聚着少数民族,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其他地区较落后。到目前我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经过了20余年,通过设立边境合作区、试验区、示范区等方式,使沿边地区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通道优势、对应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及对应国家的合作基础优势,加大边境口岸的开放力度,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依托口岸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以此提升沿边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从而达到了兴边、固边、富民的目的。
  当前,图们江区域合作机制作为东北地区沿边开放的重要机制,正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国家“一带一路”、“长吉图”发展战略实施为图们江国际区域合作注入了动力,形成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在这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大背景下,2015年3月3日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获得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准,成为全国第17个、吉林省第2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落实《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关键,是推动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力举措。如何在利用好地理优势、丰富的资源等有利条件,应对好周边国家政策不稳定性的劣势,将是影响边经济合作区能否真正发挥沿边开放载体作用、区域经济拉动作用的关键。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合作相关理论,从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设立背景即国家宏观背景和和龙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等分析入手,运用SWOT模型对和龙边境合作区进行现状分析,进而对从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发展方向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角度出发,对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前景进行设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