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飞秒激光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及视觉质量变化
【6h】

飞秒激光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及视觉质量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仪器、药品

2.4 主要仪器设备简介

2.5 检查方法

2.6 术前准备

2.7手术方案

2.8 手术方法

2.9 术后用药

2.10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 果

3.1 术后主观视觉质量问卷调查

3.2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3.3角膜瓣相关数据比较

3.4 术后裸眼视力及残余屈光度

3.5术前角膜地形图系数(圆锥角膜)变化

3.6波前像差相关数据变化

3.7 术后2个月对比敏感度比较

3.8三组患者角膜非球面系数(30°Q值)变化

第四章 讨 论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相关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A

附录B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联合波前引导LASIK术(wavefront-guided LASIK,WG-LASIK)矫正近视后角膜地形图变化及影响视觉质量的因素。
  方法:选取WG-LASIK术的45例近视患者,共90只眼,以不同近视程度分为高、中、低度近视组。术后1天、1周、1个月和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等差异。
  结果:
  1.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评价显示视物不清、夜间眩光、闪光感、虚影、视物变形、虹视及夜间驾驶困难7项指标各组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
  2.切削深度和残余角膜厚度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
  3.波前像差:①术前总像差和球差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2个月总像差和球差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②术后2个月与术前比较:高、中和低度近视各组内总像差和球差术后明显下降(P<0.05),且中度和高度近视组较低度近视组下降更明显。
  4.术后2个月对比敏感度:①明环境下在12c/d频率,暗环境下在6c/d、12c/d时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②术后2个月与术前,明环境下在12c/d频率时,暗环境下在6c/d频率时,高度和中度近视组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在12c/d频率时高度近视组组内比较差有异(P<0.05)。
  5.角膜非球面系数30°Q值:术前鼻侧30°Q值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角膜非球面系数 Q值均由术前负值变为正值,上部、下部、鼻侧和颞侧30°Q值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且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SE)呈负相关(P<0.01)。
  结论:
  1.WG-LASIK术后消除了术前高阶像差,改善了对比敏感度,在中度和高度近视组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评价较低度近视组好。
  2.WG-LASIK术前等效球镜度数越高,术后的角膜越偏离非球面形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