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韩国佛教早期教育理念及其现代启示——以元晓、知讷和野云为中心
【6h】

韩国佛教早期教育理念及其现代启示——以元晓、知讷和野云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韩国佛教及其教育

2.1 佛教与僧团

2.1.1 佛教的发展与流传

2.1.2 僧团的形成与发展

2.2 韩国佛教的展开

2.3 韩国佛教的教育

第三章 韩国佛教早期教育理念

3.1 元晓与“发心修行章”

3.1.1 元晓及其“发心修行章”

3.1.2 “发心修行章”的教育思想

3.2 知讷与“诫初心学人文”

3.2.1 知讷及其“诫初心学人文”

3.2.2 “诫初心学人文”的教育思想

3.3 野云与“自警文”

3.3.1 野云及其“自警文”

3.3.2 “自警文”的教育思想

3.4 韩国佛教早期教育的理念

3.4.1 离爱出世——教育基础

3.4.2 成圣成佛——教育目的

3.4.3 如法修行——教育内容

第四章韩国佛教早期教育理念的现代启示

4.1 对现代佛教教育的启示

4.2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元晓的“发心修行章”、知讷的“诫初心学人文”和野云的“自警文”为原典依据,以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参照,运用原典分析和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重点对韩国早期佛教教育理念进行分析研究。
  元晓在“发心修行章”中集中探讨了“发心”与“修行”两个问题;知讷在“诫初心学人文”中,明确了佛教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即“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戒十戒等,善知持犯开遮。但依金口圣言,莫顺庸流妄说。”;野云在“自警文”中,强调十条警戒以规范佛教早期教育。可以看出,他们主要是依据佛教教理和佛教戒律来规范僧人的学修生活,同时,由于他们的侧重点都是对刚刚出家修心的行者及比丘僧进行劝诫,希望他们能够进行如法地学修,所以在理念上,可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离爱出世为教育基础,佛教教育的特定对象是“僧伽”,即离爱欲不恋世俗而出家为僧的人;二是以成圣成佛为教育目的,佛教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佛,即成为觉者,觉悟到一切诸法皆为虚幻,志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入不可思议的佛境;三是以如法修行为教育内容。这包括重视戒律,以戒为师,强调戒律在佛教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定慧双修,智行相参,以禅定来摄乱杂念,以智慧来观照事理,强调智慧与禅定并重,此为佛法修学之重要方式;亲近贤善,远离恶友,通过善知识来促进自己的学修,通过恶友来自省自身的不足。
  元晓的“发心修行章”、知讷的“诫初心学人文”与野云的“自警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佛教早期教育理念对现代佛教教育和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如“以戒为师”、“定慧双修”、“亲近贤善”等理念都值得现代佛教教育予以合理地继承和发扬。而韩国早期佛教教育中着重树立对佛法的信心、强调智行并重、重视启发式教育等等对现代教育也有很大的启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