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朝鲜平壤地区高句丽城郭研究——以大城山城和平壤城遗址为中心
【6h】

朝鲜平壤地区高句丽城郭研究——以大城山城和平壤城遗址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高句丽迁都平壤与筑城位置

2.1 对《三国史记》高句丽“平壤城”记载的分析

2.2 筑城位置与环境

2 .2.1大城山城的地理环境及地形特征

2.2.2 平壤城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第三章 高句丽城郭的形制结构

3.1 城墙结构及其修筑方式

3.1.1 城墙材料

3.1.2.城墙结构及其修筑方式

3.2 城门的结构特征

3.2.1 大城山城的城门结构

3.2.2 平壤城的城门结构

3.3 城内的各种设施与建筑遗迹

3.3.1 城墙附属设施—马面·女墙·瞭望台

3.3.2 水源设施—蓄水池·壕沟(隍)

3.3.3 建筑址—宫殿·兵营·仓库

第四章 都城的规划布局及防御体系

4.1 大城山城的修筑和都城防御体系的形成

4.2 平壤城建设规划中的卫城防御体系

第五章 平壤地区高句丽都城与中国境内高句丽都城的比较

5.1 相同点

5.2 不同点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回望高句丽历史,在其存续的七百余年间,创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高句丽文化。在长达七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高句丽虽历经数次迁都,但在都城建设上始终遵循“一都二城”的都城体系,即平地城与山城相结合的建筑格局,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筑城模式。
  平壤为高句丽后期的都城所在地,该地域保存着大量的高句丽文物遗迹,其中城郭作为高句丽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规模宏伟,体系完备,保存也较为完整。从其选址布局、修筑方式、防御设施等方面探察,更透视出了古代高句丽人民修筑城郭的技术创造力与民族凝聚力,揭示了高句丽特有的历史文化与地域形态。
  本文以高句丽城郭为研究对象,具体围绕位于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特别市区内的大城山城和平壤城展开调查与研究,主要对城郭的地理环境、形制结构,以及各种城防设施等方面做全面分析,着力于阐明平壤地区高句丽城郭的军事防御体系及其功能;此外,通过平壤地区高句丽都城与中国境内桓仁和集安地区的高句丽都城进行对比,试图从中探求平壤地区高句丽都城的区域性特征,以此为契机,更深入地去探索和发掘高句丽民族为后人留下的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精髓。
  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
  首先,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
  其次,正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高句丽后期的迁都状况和分布在平壤地区高句丽城郭的地理环境及地形特征。首先根据现有的史料文献对以往学术界存在的关于“平壤城”位置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且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论证观点。其次对城郭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地形特征进行了总体的概述。
  第二部分重点考察了平壤地区的大城山城和平壤城的具体形制及结构。高句丽城郭主要由城门、城墙和各种附属设施构成,各类建筑与设施都具有独特的修筑方式和特定的功能。因此主要从城郭的筑城材料、城墙构筑、城门结构,城内外的各种设施与建筑遗址等方面进行了基础性的分析和阐述。
  第三部分致力于剖析平壤地区高句丽城郭的军事防御体系。平壤为高句丽迁都朝鲜半岛之后的都城所在地,是高句丽政权在政治、军事上处于强盛时期的统治中心地带。城郭作为高句丽都城的重要遗址,其含藏着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在结合上一部分对城郭形态布局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军事防御角度对其城郭体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第四部分则以对比的形式,浅析平壤地区高句丽都城与中国境内高句丽早、中期都城之间的异同。通过对平壤地区高句丽都城与中国境内高句丽早、中期都城在地理位置、防御设施、布局及修筑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求平壤地区高句丽都城建筑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境内高句丽都城建筑文化要素。
  最后,结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中心主旨,从总体上对本文进行了归纳总结。
  通过对朝鲜平壤地区的大城山城和平壤城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不仅有助于理清高句丽政权迁都平壤之后的历史脉络,对于现存的高句丽城郭以及文物的有效保护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