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补贴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高新企业为例
【6h】

政府补贴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高新企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政府R&D补助理论的研究,愈来愈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带来的科技进步,作为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生产率与生产率增长表征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根源,而知识竞争与智力竞争是国际竞争的主流,故有关企业的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的问题亦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议题。然而,由于研发活动的外部性,技术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市场失灵等问题,使除创新企业外的其他经济主体获得了额外的无偿收益,导致企业的收益常常低于社会收益,创新活动的产量低于最优社会福利最大化水平,故必须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补助。政府创新补助作为各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最普遍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与活力。然而,政府创新补助的定义与分类标准混乱、补助方式多样化及创新绩效的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大相径庭,困扰着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作用的显现,忽视企业创新活动与政府补助活动的动态性特征。如何在动态与多期条件下研究创新投入政府补助与创新产出政府补助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问题,并对政府主管部门设计与应用创新补助政策以积极引导高新企业创新、提高其创新强度及创新绩效提供政策建议,及高新企业选择创新活动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成为关注热点。 本论文综合运用混合模型研究法、演化博弈建模方法、基于多智能体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重点研究创新投入政府补助与创新产出政府补助在动态与多期条件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问题。本论文基于创新政府补助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理论分析与政府补助、江苏省高新企业研发现状分析,剖析了江苏省政府创新补助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演化博弈建模与仿真,及多个解释性案例研究对研究结论加以检验,最终提出政策建议。 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 (1)构建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新体系。本论文充分考虑了技术创新的特性,结合两种政府补助的作用机理,及网络外部性效应,建立了高新企业创新绩效评价函数,用企业创新活动预期收益代理创新绩效,对创新产品利润(代理创新产出)、技术溢出吸收、期望政府激励收益、网络外部性收益、企业创新补助策略转换成本进行加总。对创新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创新。 (2)提出政府创新补助的新型分类方式。政府创新补助方式的现有分类方式的缺陷在于,一方面,企业可能同时获得多种补助,如同时获得事前补助和事后补助,从而在进行实证、案例模型等分析时较难将两种补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剥离开,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中国各省市均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对创新补助方式进行了创新与调整,而对新型创新补助方式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论文在总结近五年来全国各省市政府创新补助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将政府补助方式划分为创新投入补助与创新产出补助,从而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 (3)分析两种政府补助影响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动态演化。在现实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决策者往往是有限理性的。本论文采用演化博弈论进行建模,承认人在面对发杂事物时会犯错误的有限理性前提,更符合现实社会中博弈参与者的现实情况。演化博弈论所承认的这种有限理性,使博弈的参与者从有限理性的理性策略空间中跳了出来,面对的将是更加错综复杂的多重选择。此外,本论文引入无标度网络复杂网络,与EWA学习模型,构建高新企业/政府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依据高新企业真实数据模拟多组参数进行仿真,寻求政府补助政策不同因素对创新绩效与创新活动强度选择策略的敏感程度。从而,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博弈论有限理性的缺陷,使个体从同质的理性参与者变为异质的有限理性参与者;另一方面,通过仿真分析实现模型的动态调整与运行,从而定量地,动态地揭示了两种政府补助政策扩散、竞争、转化的过程与规律,使提出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成为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